对西方古典的矢志之爱--记古希腊罗马文化专家张竹明

来源 :中国世界古代史2016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y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竹明是著名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专家、翻译家.他的主要译作有《物理学》《理想国》《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等.他的治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缺乏优越条件的情况下主要以自学成功;二是他有着顽强、执着的坚韧毅力,矢志不渝地从事西方古典文化研究.他继承了"学衡派"融汇中西的传统,深受"学衡派"学者郭斌龢影响.他重视对古希腊罗马原典的翻译,强调应直接从原文译介.他指出,国内的西方古典学研究尚处于佛学发展的玄奘阶段,需要有大量准确、优质的翻译.他提出,研究西方古典学应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重点.他认为,这三人的特点是:苏格拉底主张追求真知识,柏拉图提出"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发展出脱离物质的"形式".
其他文献
君主与贵族之间达成共识,双方相互合作来保证王国正常运转;这是贯穿西欧中古早期权力实际运行的基本主线.7世纪初,墨洛温王朝形成了国王与贵族相互合作的共识与实践,这一体制
钦差巡查制度是查理曼治理帝国的重要手段.这并不是他在800年加冕称帝的结果,而是他在疆土大幅扩张和直接巡行减少的情况下加强内部治理的必然选择.查理曼在802年的大巡查中
国家治理的历史研究是从传统政治史研究衍生出来的,其理路更多地聚焦在国家权威的治国理政方略与政策取向、政府机构的设置、功能与运作,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等等.我国史学
在古代中世纪的星空下,世俗与宗教的理念,表现为古代埃及人的“灵魂永恒”;古代希腊人的“超凡入圣”;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禁欲、赎罪”、“上帝之城,’:宗教改革时期的“上帝之
本次报告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为何在13世纪的文献记录中蒙古人被如此频繁地称呼为“鞑靼”?今天,包括Istvan Vasary在内的许多著名历史学家都思考过这一问题,但仍没有令人满意的
敖汉旗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敖汉地区处在燕山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平原、丘陵、沙漠等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老的农业文明,也是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交汇区域。敖汉是全国著
本研究介绍古希腊、罗马和早期中世纪的重要学院,这样说明从古代到基督宗教的中世纪的逐渐发展.从柏拉图的学院到本笃会隐修院中的抄书屋和学校有很长的发展.与西方道路比较
苗族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民族之一,但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了苗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缓慢,同时迁徙时由于居无定所,苗族实行的是刀耕火种的粗放的游耕耕作方式.游耕
巴黎绿,在一定时期内又名祖母绿、洋绿,是于欧洲首次合成并使用的人工绿色矿物颜料.巴黎绿于清中晚期传入中国,并开始在一定时期内于国画、建筑彩画中广泛使用.目前,已有巴黎
一般来说,仪式是对具有宗教或传统象征意义的活动的总称.古埃及(约公元前3000-公元642年)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文明古国,宗教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当中,与政治、经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