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黑质铁沉积、神经免疫炎症反应与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

来源 :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SN)铁沉积、神经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症状(MS)和非运动症状(NMS)之间的关系.收集2010年3月-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变性疾病专业门诊的60例PD患者及30名在该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SWI技术进行扫描,检测PD患者及对照者脑深部灰质核团,包括SN、尾状核(CA)、壳核(PU)及苍白球(GP)的校正相位(CP)值,并比较两组CP值的差异;同时采集PD患者及对照者血液及脑脊液,检测血清及脑脊液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 (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对两组进行比较;采用Hoehen-Yahr分期、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对PD患者的MS进行评测.结果表明PD患者SN存在异常铁沉积,SWI技术可以作为检测PD患者SN铁异常沉积可靠、无创的方法;PD患者血清IL-1p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D患者脑脊液神经免疫炎性因子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但均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SN铁沉积不仅与PD患者MS的严重程度相关,还与NMS的个数及认知障碍、睡眠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NMS相关。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研究电针治疗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通过临床分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电针治疗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中的睡眠障碍和抑郁情绪,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生化机制可能与NE神经递质的水平升高有关。
本文旨在探讨瞬目反射(BR)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中各项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对ALS组31例患者(其中有球部症状者13例)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并检测瞬目反射,采用电刺激眶上神经,记录同侧R1,R2及对侧R2潜伏期、同侧及对侧R2时限、同侧及对侧R1、R2波幅.对健康对照组23名健康志愿者也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比较ALS组瞬目反射与健康对照组各项参数的差异、ALS组有球部症状与无球部症状组各项参数
本文旨在研究Fe2+激活小胶质细胞、损伤DA能神经元的潜在靶点及分子机制.通过在100μM Fe2+处理中脑原代神经元-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之前30min,用0.001、0.01及0.1μM的小胶质细胞产生细胞外超氧化物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 (NOX2)的抑制剂二苯碘(DPI)进行预处理,7天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试验结果表明Fe2+引起MAPK通路信号分子,包括P38、ERK和
本文通过在多种中脑原代细胞培养体系中研究小胶质细胞激活在微毒剂量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和α-突触核蛋白(Syn)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产生协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采用LPS(0.5ng/mL)和/或Syn(20nM)处理中脑原代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重组和小胶质细胞重组培养体系;检测DA能神经元摄取能力;同时对酪氨酸羟化酶(TH)(+)的DA能神
目的:分析儿童烟雾病临床及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经DSA或MRA确诊的141例烟雾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男77例,女64例.发病年龄2-18岁(9.50±4.06),5~10岁为发病高峰,为71例(50.4%).以缺血为首发症状者136例(96.45%),出血为首发症状者5例(3.55%).最常见的首
高血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一些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对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而年龄亦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自5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卒中发病率增加一倍.本研究旨在观察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状况,分析血压变异性等相关指标对卒中结局的影响,从而改进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减少卒中危害.
众多研究表明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病变后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减退.本文利用连续(beat-to-beat)血压(ABP)监测及TCD技术监测大脑后动脉的脑血流速度(CBFV),评价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ABP与CBFV可表示调节机能的状态.通过选择25例经TCD证实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璧50%)和13例健康对照者,同步记录在6次/分钟规律呼吸模式下beat-to-beat血压、左侧大脑中
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密切相关.而中国此类大样本数据尚非常有限.本文旨在了解中国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是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性相关.通过系统性和前瞻性调查中国急性脑梗塞患者住院后消化道出血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月、6月和12月的致残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住院期间发生的消化道出血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调整可能的危险因素后,消化道出血使得患者致残的危险性
动脉硬化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一项评估动脉硬化的无创检查方法.糖尿病可以增加baPWV,是否作为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受损(IFG)也对baPWV有影响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随机抽取唐山开滦集团的5081位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占59.8%)的职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APAC研究).每个受试者都收集BaPWV,空腹血糖及可能的血管危险因素(BMI,血压、总胆固
颅内动脉狭窄(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研究显示具备理想心血管健康因素的个数与卒中风险呈负相关,尚不清楚其与ICAS的关系.本文通过随机抽取5412例年龄在40岁以上且既往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冠心病的受检者,纳入无症状性多血管病变社区研究(APAC).收集受检者心血管健康因素相关信息,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进而采用Logistic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