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性瘫痪(Cerebral pasly,简称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继小儿麻痹后儿童肢体严重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患儿除运动障碍外,还可伴有智力低下、抽搐、行为异常、视听障碍等并发损害.多年来一直认为脑瘫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早产、产伤、围生期窒息及核黄疸等,近20年来,产科和围产保健技术发展迅速,胎儿心率监护和胎儿超声的应用
【出 处】
:
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儿脑瘫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性瘫痪(Cerebral pasly,简称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继小儿麻痹后儿童肢体严重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患儿除运动障碍外,还可伴有智力低下、抽搐、行为异常、视听障碍等并发损害.多年来一直认为脑瘫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早产、产伤、围生期窒息及核黄疸等,近20年来,产科和围产保健技术发展迅速,胎儿心率监护和胎儿超声的应用、高危新生儿监护病房设立,孕产妇定点保健制度和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的实施.人们乐观地预测脑瘫将明显减少,然而这种趋势并未到来<[1]>.近年国外对脑瘫病因进行了许多研究,如美国围生协作项目曾对45000名小儿自其母妊娠期直至生后7岁进行了前瞻性的系统随访表明脑瘫患病率为4‰活婴;同时发现出生窒息并非脑瘫的常见病因,多数高危妊娠所娩出的小儿神经系统均正常.其他国家对痉挛性脑瘫进行的病因分析也表明:仅有不到10‰脑瘫儿在分娩过程中曾发生窒息.同时也有较多研究证实,近半数脑瘫发生在存活的高危早产儿中.因此近年认为对脑瘫病因学的研究应转入胚胎发育生物学的领域.重视对受孕前后与妊母相关的环境、遗传因素与疾病;妊娠早期绒毛膜、羊膜及胎盘炎症;双胎等多种因素的探讨.对于这些因素所致的胚胎发育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器官的先天畸形,脑室周围白质营养不良等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认为这些胚胎早期发育中的异常很可能是造成早产、围生期缺血缺氧的重要原因;而且是高危新生儿存活者以后发生脑瘫的重要基础<[2]>.除上述生物学因素,还有一些社会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差所致父母营养不良,母亲年龄小,父母滥用毒品、药品,家庭暴力等.为了预防脑瘫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文现就国内外小儿脑瘫病因学研究的一些进展综述.
其他文献
军队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军队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护军队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面。面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年高体弱的实际情况和中高级指挥员身心素质要适应复杂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本院将提高医疗保健工作水平的要求渗透在全院每个工作岗位,落实在实处。本文现对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介绍。
生活质量是建立在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水平相对发展的基础上的概念性产物。当生活质量的研究成为人类社会话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质量的追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原则时,人类个体在充分尊重并努力维护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拥有相匹配的话语权。而发展疗养事业正是对这种话语权的正面建设性回应。本文对生活质量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疗养事业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
目的:探讨Benders图形对脑性瘫痪康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方法:选择6岁以上儿童,设未康复组、已康复组及正常儿童组各50例.采用Benders规定的图形卡片,描绘了原图形,然后根据描绘出的图形的形状、布局进行图形程序分析评分,不符合图形标准要求者加一分,总分共30分,分数越少越优,0分为最优.结果:未康复组与正常儿童组,康复组与正常儿童组分别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Benders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出生时及生后一月内各种高危因素引起的脑损伤综合征.缺氧、早产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其次是脑出血及脑梗塞.是目前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正常发育、学习、以及从事社会活动等.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及听视障碍,癫痫发作等.早期科学的干预可正常化、轻度化.治疗过晚,很难达到生活的程度.作者在10余年的康复工作
目的:通过对两对挛生脑瘫儿的临床观察,了解脑瘫的遗传因素及早期诊断与家庭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分别采集两对挛生儿(A、B对)的相关病史,作相应神经系统检查、发育评估、指导养育者实施运动康复训练、足底按摩,每天共计二小时左右.B对同时给予施普善穴位注射,每次2毫升,隔天一次,60次为一疗程.每月随访一次,半年作一次发育评估.结果:两挛生儿均系痉挛型脑瘫,A对随访半年后康复,B对随访10个月也获康
目的:为了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于1999年~2001年我们对脑瘫实施了现代医学康复+传统医学康复+家庭医学康复的模式.方法:选用Bobath、上田正法的物理治疗(PT)与职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配伍针灸、按摩、水疗、中医辨证施治等传统医学康复措施.以《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VCD》为教材,进行长期的家庭康复.对1~7岁的150例脑瘫患儿作随机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胆红素脑病时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髓鞘碱性蛋白(MBP)、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水平变化.筛选对胆红素脑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指标.方法:采用7日龄Wister大鼠腹腔注射胆红素200mg/kg制备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和琼脂凝胶电泳法对对照组、实验组6、12、24小时进行动态观测造模后血液中NSE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探讨脑瘫患儿康复评价的客观指标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用美国生产的森迪(SenSor medics)2600肺功能仪,在平静呼吸(潮气呼吸)下进行肺功能检测,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瘫患儿的肺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有改变.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通气功能,呼吸运动学指标均有改变,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潮气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脑白质损害(WMD)大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影响.方法:2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WMD组,FDP干预组,盐水干预组,后三组建立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模型后应用相应干预方法进行干预.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24h后脑组织病理学结构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实验各组HE染色未见明显差异,仅FDP干预组水肿稍减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加活血化淤和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婴幼儿脑瘫的疗效.方法:随机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脑瘫66例应用引导式教育治疗,71例应用引导式教育加活血化淤和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并进行一年的随访.结果:单用引导式教育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0.71%,平均DQ67.87±14.54,引导式教育加活血化淤和营养脑细胞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1.6%,平均DQ82.55±15.43,两组比较分别为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