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考虑纳米碳管与基体之间的热损失,采用四焊盘-3ω法测量了室温下基体表面不同长度单根单壁碳纳米管(SWNT)的导热系数。发现导热系数在测试长度范围内随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建学院,东营,257061;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纳米碳管与基体之间的热损失,采用四焊盘-3ω法测量了室温下基体表面不同长度单根单壁碳纳米管(SWNT)的导热系数。发现导热系数在测试长度范围内随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采用周期半导体激光为加热源,连续半导体激光为探测光,光学显微镜物镜聚光,应用稳态的光热反射探测技术得到相应于表面温度响应的周期光反射信号,测量了沉积在Si衬底上98nm,148nm,322nm厚的SiO2薄膜的导热系数。运用传输线理论求解多层热传导问题,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多层热传导的反问题,得出SiO2薄膜的导热系数和Al/SiO2的界面热阻,结论表明纳米SiO2薄膜的导热系数小于体参数并且和厚度有
建立了用来研究时间-空间微尺度传热现象的飞秒激光泵浦-探测系统。利用该系统测量并得到了在140fs超短脉冲激光加热下,50nm金膜的非平衡电了温升引起的反射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于加热光单脉冲能量密度只有2.5x10-3 mJ/cm2,估算最高温升在10K以内,这有效地减小了由于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误差.论文介绍了在系统的调试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
工业冷却水中的微生物能导致系统腐蚀和产生生物垢。本文应用电化学阻抗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法检测铁细菌和异养菌浓度。微生物的生长和新陈代谢能改变培养基的阻抗.该阻抗变化与细菌浓度呈对数的函数关系.用七百万像素的CCD传感器拍摄微生物菌落的形状,其目的是测微生物的数量,与最大可能计数法和平皿计数法相比,检测时间缩短了.最后,根据微生物的检测结果来预测生物垢的形成情况。这两种方法有可能实现工业冷却水中生物垢的
在实验室里进行了缩放管与对应光管管内混合污垢的对比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流速、颗粒浓度和颗粒粒径条件下缩放管的混合污垢特性,实验工质为加有MgO或CaSO4颗粒的人工硬水.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速、浓度条件下,与对应光管相比,缩放管不仅有较好的阻垢性能,还有较好的传热性能;流速、颗粒浓度和颗粒粒径对混合污垢热阻有较大影响:增大流速、减小颗粒浓度、增大颗粒粒径都会使缩放管混合污垢热阻的渐近值减小。
本文采用多孔壁引射控制罩,对湍流等离子体射流的引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口处氩等离子体射流流量的增加,被引射气体的流量也随之增加。引射量还随着射流引射控制罩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较高流量下,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弧电流对射流引射量的影响较小。本文还分别以氮气和空气作为被引射气体,对湍流等离子体射流的引射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报告了50nm氧化铜内米颗粒(体积百分比φ≤0.6%)与去离子水的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测量结果,讨论了温度依变性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运用适用于低浓度纳米颗粒悬浮液的能量和质量方程进行的分析表明,纳米颗粒的空间分布和温度场之间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导热系数的测量结果。考虑低浓度纳米颗粒悬浮液中颗粒的布朗扩散和热泳作用,讨论了运用准稳态方法测量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的有效性。分析表明,运用准稳态方法测量纳
为了评价窗户的热工性能,得出窗户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性能参数,制作了现场测量建筑外窗玻璃热工性能的装置,通过对外窗玻璃的热工性能进行现场测量,得出了外窗玻璃的太阳得热系数SHGC和传热系数K,分析发现,在本文测试工况下,室内外空气温度不均匀性及测量装置轴向热损失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均小于5%。
本文对空气在金属泡沫管内的强制对流换热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动量方程采用Brinkman扩展的达西模型,能量方程采用考虑流体和固体局部不平衡的两方程模型,考虑了入口效应和轴向导热.文章用金属泡沫方形通道的试验数据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模拟结果表明,金属泡沫管的Nu数随孔隙率的减小或孔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随流体和固体导热系数比值的减小而增大。金属泡沫管的强化换热效果十分明显,但其压降远大于光管.数值模拟
采用放大模型对装有四排短扰流柱的涡轮叶片尾缘冷却通道的传热和流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雷诺数、扰流柱的束腰比以及不同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道平均努塞尔数随着Reynolds的增加而增大,而当Reynolds增大时,综合性能评价系数降低,当Reynolds达到13500时,有上升的趋势。(2)通道内平均努塞尔数随着束腰比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然后有所变缓.(3)各种组合通道内的流动阻
本文从变物性的角度出发,主要讨论了由于密度的变化产生的当地体积变形率▽·→V≠0时,传热传质所受到的影响。从气体绕流平壁的变物性分析中,推导出无因次数hf对对流换热的影响作用;再由相变过程组分扩散方程中对流项中→V.▽cj和cj▽.→V两部分的贡献来分析▽.→V的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