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钛纳米颗粒在太湖水生食物网中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进入环境中[1,2]。目前为止,关于纳米银和纳米钛在真实水环境中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的研究还很有限。
其他文献
Anaerobic treatment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eating nanoplastics-contained wastewater,such as textile dyeing wastewater.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由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轮胎磨损颗粒(tirewear particles,TWP)污染问题日愈凸显.据统计,2002至2017年间,我国环境中TWP排放总量高达1308万吨.这些TWP中仅有0.1%会进入大气(粒径<10 μm),大多数会扩散到路边土壤中,部分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1].
塑料及其制品在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全球塑料制品年产量已达3.11 亿吨1.微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直径在5 mm 以下2,可在环境中存在数百年至几千年,被视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污染物.微塑料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疏水性强的特性,易与生物体接触.
近年来,塑料及其碎片已被公认为淡水和海水环境的主要水质问题.除了由于摄入塑料对生物产生的物理危害,长期积累在水环境中的塑料在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浸出物质的毒性值得探究.本研究以实验室紫外老化为主要方法,将市场上购买的农用聚乙烯塑料膜与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1*1 cm)浸泡于去离子水和人工海水中,经100 W 汞灯(光功率密度:2.2~2.5 mW/cm2)照射不同时间后通过过滤得到塑料膜和浸出液.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粒径小(< 5 mm),分布广,难于回收,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覆膜、废水灌溉是农田生态系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物质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中起到重要作用。
Microplastics(<5mm)have intrinsic trait such as lesser density,hydrophobic surface,and high surface/volume ratio,that are able to be microbial colonization areas and hotpots of organic carbon transfor
会议
塑料污染已成了农业土壤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农业土壤微塑料污染也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了解微塑料在农业土壤中的行为及其影响机制,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风险管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意义[1]。表面活性剂在水体和土壤中普遍存在[2]。
近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中的微塑料会与海洋生物相互作用,如被海洋动物摄入,对其造成物理损伤或生化毒性;与浮游植物形成团聚物,影响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等,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水体中微塑料不可避免地会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溶解有机质(NOM)发生相互作用[1],影响其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归趋及毒性.本文利用超滤离心法[2],从长白山泥炭土提取的腐殖酸(HA)中分离重均分子量为2.3 kD(HA5)、3.14kD(HA4)、4.19 kD(HA3)、7.6 kD(HA2)和20.9 kD(HA1)五个组分.
塑料制品进入海洋后经降解作用形成粒径<5mm的微塑料颗粒。现有的研究表明,微塑料的存在对于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珊瑚礁有危害作用[1]。目前为止,关于珊瑚礁区微塑料的报道较匮乏。因此,课题组对南海珊瑚礁区(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鹿回头、涠洲岛)的微塑料赋存情况展开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