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早期脂肪肝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关系;探讨去脂软肝方对大鼠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明去脂软肝方在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模型制备:将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去脂软肝方组(即用药组),共3组。除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2%胆固醇),实验各组自由饮水。2、分组给药:自造模之日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1ml/200g体重,每日),去脂软肝方组用药按临床等效量换算,予去脂软肝方药液灌胃(1ml/200g体重,每日),各组分3批分别进行4周、8周、12周。3、指标检测:造模4周、8周、12周后,分别取大鼠血样及肝组织标本,测定大鼠体重、肝脏湿重;计算(肝重/体重)比值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测定大鼠血清肝功能、血脂[总胆固醇、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8周后部分大鼠复出现食欲下降,行动活跃性下降,大便粘软偶有稀溏等现象。2、与正常组比较,造模4周后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学HE染色显示近1/3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细胞核被挤向一边,肝索排列紊乱,肝窦狭窄变形;同时血清TC、TG、ALT、AST含量升高(P<0.05);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降低(P>0.05)。造模8周后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学HE染色显示2/3以上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TC、TG、ALT、AST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5),较4周末模型组升高(前三项指标P<0.05,后一项指标P>0.05);6-Keto-PGF1α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5),较4周末模型组降低(P>0.05);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组升高(P<0.05)。造模12周后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学HE染色显示近乎全部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细胞核被挤向一边,肝索排列紊乱,肝窦狭窄变形甚至消失;血清TC、TG、ALT、AST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5),较8周末模型组升高(P<0.05);6-Keto-PGF1α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5),较8周末模型组降低(P>0.05);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组升高(P<0.05),较8周末模型组升高(P<0.05)。3、与模型组比较,在4周、8周、12周末各阶段,去脂软肝方组大鼠的6-Keto-PGF1α含量均有升高(P>0.05);在8周末、12周末,去脂软肝方组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降低(P<0.05)。4、与模型组比较,在4周、8周、12周末各阶段,去脂软肝方组大鼠的肝脂肪变性、肝功能异常、血脂升高等病理改变程度均减轻。结论:1、改良配方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2%胆固醇)喂养大鼠造模4周即有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8周表现典型的脂肪肝大鼠模型,同时伴有高脂血症及肝功能损害。2、高脂饲料喂养致早期脂肪肝模型大鼠存在血小板反应性增高的改变,表明血小板高反应性在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3、去脂软肝方可显著改善高脂饲料喂养致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肝功能异常、血脂升高及肝脂肪变性等病理改变;具有抑制高脂饲料喂养致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血小板高反应性的作用。4、去脂软肝方在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病情发展中显示出良好的干预作用,对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该方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