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采集了中国沿海8个地理群体的56尾棘头梅童鱼,对其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了棘头梅童鱼控制区结构及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长度为779bp-781bp,控制区结构分析仅识别了5’端终止相关序列区和保守序列区。基于56尾棘头梅童鱼定义的41个单倍型构建的邻接关系树显示:棘头梅童鱼明显分为南、北两个世系,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和两两群体
【机 构】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
【出 处】
: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集了中国沿海8个地理群体的56尾棘头梅童鱼,对其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了棘头梅童鱼控制区结构及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长度为779bp-781bp,控制区结构分析仅识别了5’端终止相关序列区和保守序列区。基于56尾棘头梅童鱼定义的41个单倍型构建的邻接关系树显示:棘头梅童鱼明显分为南、北两个世系,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和两两群体相比较的FST结果显示其存在显著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间;棘头梅童鱼群体经历了更新世中期群体扩张事件,更新世冰期剧烈的气候变迁可能是导致群体扩张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本实验主要是对星洲红鱼外观形态特征以及主要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以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星洲红鱼体短而高,体色粉红色或带橘红色纵条斑,体色几乎不分离,形体优美,观赏性强.星洲红鱼的净肉率51.8-54.6%,平均52.8%.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表明:粗蛋白占17.8%,粗脂肪5.54%,碳水化合物1.00%,水分74.0%,灰分1.66%,磷0.29%,钙0.45%.与其他种罗非鱼比较,其脂
为考察运动训练是否影响鲤鱼幼鱼的游泳能力,同时在同一实验中从供能的角度揭示这一影响的代谢机制.将身体状况良好的84尾鲤鱼幼鱼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实验鱼每天在训练水槽(25.0±1.0℃)中以60%Ucrit速度训练6小时,持续训练28天,对照组实验鱼放在同一水体中,保持微流水.研究表明:持续有氧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实验鱼的有氧游泳能力。运动训练提高了实验鱼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有利于为实验
本文阐述了通过对稀有鮈鲫雌鱼进行电刺激稀,并记录雌鱼电刺激以前的产卵周期和电刺激后的产卵周期,比较前后数据的差异,探究电刺激对稀有鮈鲫繁殖周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8组电击实验中,有13组数据显示,电刺激对稀有鮈鲫雌鱼的产卵是有影响的,电击后,13组实验雌鱼的产卵周期均不同程度的延长,平均延长了12.48天。在电击后,实验雌鱼所产鱼卵均会不定期出现泛黄,有较大异味,且较稀,不可受精孵化的现象。以
利用生化方法对鲈鲤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鲈鲤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分析显示:鲈鲤肌肉所含粗蛋白高于一般的经济鱼类;粗脂肪高于草鱼和鳙鱼。鲈鲤肌肉中主要含有12种脂肪酸,鲈鲤肌肉脂肪酸总量偏少,也未曾检测到EPA和DHA。鲈鲤肌肉中矿物质以P的含量居高,并富含Zn、Fe、Se、Cu等微量元素。维生素中以VE和烟酸最为丰富。结果表明,鲈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养殖潜力
本文在以瓦胀气行为的功能形态学研究基础上,观察了四齿鲀科暗纹东方鲀应激胀气时口咽腔的急速运动过程,并采用神经解剖学方法研究该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研究发现,口咽腔在胀气过程中充当“水泵”控制水流的流动方向以完成胀气的吸水和排水。头部组织结构特化,具有增大的第一鳃条骨,其上附着有异常发达的舌颌展肌是保证口咽腔快速张合的关键特征。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视觉传入信息是引起河豚鱼应激胀气行为的主要刺激源,舌颌展
近年来,听性脑干反应(ABR)技术被广泛应于来研究鱼类的听觉能力.相比于传统的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方法,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不需要复杂的行为训练、测量迅速、对鱼类没有损伤、实验鱼可多次重复利用等优势.本研究利用该方法,通过插入皮下的电极记录了10尾胭脂鱼的短纯音(tone burst)听觉诱发电位(AEP).在频率100~5000Hz范围内,得到了胭脂鱼的听觉诱发电位。结果胭脂鱼对100~2000Hz
玫瑰高原鳅终年生活于地下暗河或溶洞中,目前仅在重庆市武隆县火炉镇的溶洞中有发现。本论文运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技术对其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进行测量及组织学观察,探讨洞穴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玫瑰高原鳅长期适应洞穴环境,其视觉中枢退化,味觉中枢发达。
在20±1℃条件下,分别依次测定繁殖期不同性别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标准代谢率(SMR)、快速启动(fast-start)、临界游泳速度(Ucrit)及运动过程中的耗氧率(MO2),并计算最大运动代谢率(MO2active),以考查繁殖期不同性别实验鱼的运动能力及生理代谢特征。研究表明,处于繁殖中期的鲫鱼,雌鱼与雄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及快速启动(fast-start
为考察饥饿后首次恢复摄食对鱼类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暖水性、伏击摄食鱼类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运用生理生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技术等研究手段和方法,在25±0.5℃水温条件下研究首次恢复摄食对不同饥饿时间处理(0d、16d、32d)的南方鲇幼鱼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1)当环境食物资源越差时,南方鲇幼鱼的消化系统功能和结构的下调程度越高;恢复摄食代
在20±1℃条件下对鳊鱼幼鱼进行剪除尾鳍上半叶与全叶两个处理,分别测定临界游泳速度与运动过程耗氧率,并计算单位移动距离耗能,摆尾幅度(A)与摆尾频率(TBF),以考查尾鳍缺失对实验鱼运动能力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并揭示由此可能产生的补偿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尾鳍缺失不会改变实验鱼的MO2active,因此能量效率的降低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尾鳍缺失后实验鱼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行为补偿现象;然而不同程度的尾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