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生长、氮素积累对不同形态氮营养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中氮水平下增铵营养(NHNO+DCD)处理的小麦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干物重、氮积累量增加,单株叶面积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最终籽粒产量最高.氮形态对生育早期植株的形态特征、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及成熟期器官内物质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低氮和高氮下增铵营养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麦生长,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增铵营
【机 构】
: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出 处】
:
第3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讨论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生长、氮素积累对不同形态氮营养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中氮水平下增铵营养(NH<,4>NO<,3>+DCD)处理的小麦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干物重、氮积累量增加,单株叶面积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最终籽粒产量最高.氮形态对生育早期植株的形态特征、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及成熟期器官内物质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低氮和高氮下增铵营养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麦生长,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增铵营养显著减少了土壤中的氮淋溶,但氮淋溶量受施氮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空心多茎株型是作者首创的短季棉高光效株型,它克服了短季棉的自身生理缺陷,显著提高了短季棉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探讨了施氮量对其产量及主要生育性状的影响.从实际产量看,75.0kg·hm即能显著提高空心多茎株型的皮棉产量,施氮利润也稳定较高,继续增施氮肥,皮棉产量不再有明显变化;从回归分析看,施氮量对皮棉产量的效应曲线符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型;从产量结构和干物质积累看,施氮主要增加了单铃重和干物质积累量
通过建立产量与供氮量之间的线性加平台模型与二次曲线模型,以及基于速测诊断技术的不同基因型的追肥模型,研究了夏玉米氮肥推荐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夏玉米最佳需氮量因基因型不同有很大差异,最高为302.1kg/hm,最低仅为148.0kg/hm,两者相差154.1kg/hm.对夏玉米推荐基肥量,不同基因型也有很大差异,最高推荐量的基因型是最低推荐量基因型的2.26倍.3种氮营养状况速测诊断技术在夏玉米
试验研究了华杂五号及其不育系986A的生理特征特性,比较了华杂五号及其不育系986A与华杂四号及其不育系1141A在干物质积累、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抗寒特征以及种子酯酶同工酶谱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华杂五号及其不育系986A的一些生理性状在华杂4号及其不育系1141A的基础上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华杂五号在干物质积累、光合效率、根颈和花粉的抗寒性等方面比华杂四号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为该新品种的
实验于1999—2000年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实验站Tlaltizapan进行.以20个CIMMYT选育的耐旱种质DTPYC9的不同株系为材料,采用充足灌水、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的方法对不同供水条件下植株的一些形态指标与耐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籽粒产量外,单株穗数、雌雄穗开花间隔、叶片衰老指数及叶片卷曲指数是耐旱性筛选的重要性状指标.本研究对大田玉米耐旱性筛选
以小麦模拟优化决策系统为总体框架,二次开发出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智能化管理决策系统,并进行了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该系统方案一般可增产10%~20%,节约成本10%,减少氮肥用量20%~30%.
选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1)的统计方法,以8个玉米自交系的完全双列杂交后代为材料,在4个不同环境下对玉米双穗抽丝同步性和成穗同步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性状的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和F代杂种优势的预测值不显著;两个性状之间的加性相关、显性相关,以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关均极显著.同时,根据调整无偏预测(AUP)法预测的遗传效应值,对亲本的利
选取作物产量以及与产量构成直接相关的一些因子,通过建立模糊矩阵、综合评判得出旱作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应保持的土壤最低含水量,研究表明采用综合考虑水分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新指标——修正水分胁迫指数(RWSI)可以作为衡量水分胁迫对产量影响的有效指标.
通过对氮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等生物物理参数的分析,指出养分胁迫下冬小麦生理反应的特点,并且分析其光谱特征及与叶绿素含量等的相关关系.
通过分析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生殖生长期冠层结构特征、冠层辐射特性变化表明,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生殖生长期有着不同的冠层发展动态,高产群体LAI和LAD相对较大,叶片在各个方向分布均匀,平均叶倾角小,相应地辐射透过系数较低,光截获的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干物质的同化积累,光能利用率高.生殖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期长、均匀的冠层群体,与冠层光照环境相协调是高产的特征.
在温室贫栽条件下,以黑小麦76、皖麦38、扬麦10、扬麦9号4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花后土壤干旱(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SRWC=45%~50%)、渍水和适宜水分条件(SRWC=75%~80%)下,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以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