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局地锋生及对流系统发展的分析和模拟研究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pfl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地面自动站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FNL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成功的模拟结果,对2009年3月28日发生在华南广东中西部及珠三角地区的一次与局地锋生过程相关的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考察了对流发展及其与锋生过程的相互关系.锋生发生在前一次冷空气影响后,已转为受脊后槽前、东高西低气压场影响的环境中,是偏南暖湿气流加强以及北方冷空气补充南下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的对流降水系统发展始于午后的广西梧州附近,并在随后几小时向东移动发展,为广东中西部及珠三角地区带来了雷暴、暴雨、冰雹等灾害天气.WRF模式较好地重现了对流降水系统发展演变的特征.基于模式输出的诊断分析表明,对流起始发展于一东西向水平尺度约200km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对流易于在辐合线南侧具有较大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较小对流抑制位能(CIN)的区域发展.计算的锋生函数表明,非绝热加热项、倾斜项在对流层低层的锋生过程起主要作用,而形变项和散度项的作用相对较小.与大尺度的锋生过程不同,这一局地锋生过程主要由热力直接的非地转环流所驱动,非绝热项和倾斜项分别在由对流引起的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支和下沉运动支起到锋生作用.而且对流发展与局地锋生之间存在着类似于CISK机制的相互作用,对流增强了锋生过程,锋面则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展起到组织作用.锋生对对流的组织发展作为此类灾害天气形成的原因值得关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南海北部陆坡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发育情况,结合多波束资料、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和地质采样来研究海底MTDs的结构特征和几何形态,并对发育不同类型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形成特定的构造演化进行了论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增长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加之陆上油区、浅水区以及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及勘探难度的增大,使人们的目光投向了深水碳酸盐岩。本研究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高分辨率2D和3D地震资料、钻井测井资料及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深水碳酸盐重力流体系进行研究。通过2Dmove和3Dmove建立区域地质平衡剖面,重塑研究区冲刷改造和重建作用前地貌,计算沉积剥蚀量,分析深
根据联合国官方网站收集已提交的划界案,对各国提交的案例在《公约》七十六条的框架下进行分析统计,学习外大陆架划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全球海底扇资料,研究分析其影响外大陆架划界的地质要素,包括其大陆边缘类型和沉积物分布情况,扇体的发育背景,为之后的坡脚点分析提供地质背景。同时结合受到公平原则和法律要素影响较大的个别海底扇。在此基础上,运用软件对根据地质要素分类的每种扇体进行典型研究,根据选取的地
BYT井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南边缘的深水陆坡区,是该盆地唯一的水探超千米的深海钻井,开拓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资源新领域。本文从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特征、微相特征等方面,系统研究了该井珠江组沉积特征,总结出白云凹陷东部的珠江组沉积物形成于海底浊积扇内扇沉积环境。
黄海由于多次构造变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扭曲和褶皱发育,残留盆地埋深大,中、深层的地震成像不清晰,仅仅依靠地震技术已无法达到勾绘残留盆地宏观格架及盆地基底结构的目的。通过重力、磁法等位场提取技术,圈划出残留盆地的宏观格架与分布,特别是给出残余厚度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到残留盆地的位置,对指导残留盆地油气的勘探部署十分重要。
自30多年前地震层析成像提出以来,地震学家应用这一强有力的工具研究地球内部的横向非均匀结构,由此获得了多种尺度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可望回答地球动力学的一些基本问题,随着对地球内部结构认识的深入,地震层析成像对地球科学的发展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应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对中国大陆及其一些重点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认为中国大陆内部地震的主体活动特征是西部远比东部强,而在中国东部地区内
通过以上对全球壳幔结构与金属矿床分布的研究表明,它们乃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交换及其深层动力过程的产物。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在地球内部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m)找矿勘探和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与多金属矿集区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及构造、岩相和深部介质的物理、化学环境及属性密切相关。地壳内部精细结构与物质组成的不均一性和深层动力过程制约着大型、超大型矿床和多金属矿集区的形成、演化与分布。
最近的卫星观测发现,中低纬电离层在经度方向上存在四波结构(WN4)。大多数学者相信,WN4经度变化现象来源于非迁移大气潮汐中的DE3模(周日、东向传播、经度波数为3的潮汐模)。这一认识的重要性在于,WN4/DE3的相关关系提供了电离层/大气层藕合的新证据,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直达波和电场调制两种机制均能不同程度的产生DE3/WN4耦合,但对不同的电离层热层参量,两种机制的耦合效率具有明显差异,即:
2010年春节前后广东出现了持续8天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这次低温阴雨天气的特点和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本次低温阴雨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日平均气温异常偏低、降水频繁和影响大的特点;造成本次低温阴雨的主要环流形势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蒙古横槽均异常偏强和长时间稳定维持、东亚大槽偏弱、副热带高压偏强和中低纬环流平直;造成低温持续的直接原因为冷
利用常规天气、单站要素资料和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尺度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6月22日广东平远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903热带风暴莲花的外围云系和局地强对流共同作用,对流层中高层的干侵入以及热带风暴"莲花"北上后其外围风场引发对流产生强降水.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弱冷空气和台风外围在平远特殊的地形作用下,促使中尺度系统辐合加强,产生局地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