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家医院过去10年对脑出血病因诊断的现状调查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道中国一家医院关于脑出血病因诊断所做的检查情况,内外科常做的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我们纳入了从2002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成都卒中登记数据库里的脑出血病人,并提取了关于脑出血病因诊断的信息.结果:我们一共纳入了2264名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由快速的CT或MRI诊断确诊.以下检查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情况比神经外科好:DSA、平扫CT、平扫MRI,颈部超声(所有P<0.0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AE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低血氧饱和度及高二氧化碳分压下使用纤支镜下吸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5例AE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后,仍存在低血氧饱和度状态(Sp02<70%)和高二氧化碳分压血症(PaC02>72mmHg)的患者,进行纤支镜下吸痰治疗与单纯吸痰治疗疗效的对比.
会议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进行针刺及运动康复治疗,利用神经影像学手段进行纵向的研究,动态地量化评估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后肢体运动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常规康复疗法)和对照组(康复疗法),每组各15例.治疗前、治疗14天及3个月后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分,并采用F-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运动功能,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
会议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TnI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血清cTnI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根据cTnI水平分为cTnI正常组和cTnI增高组,分析不同cTnI水平的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和急性期死亡率差异.以及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TnI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
会议
目的:1、建立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模型;2、研究家兔血压变异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后分为3组:A组:药物干预组(造模后血压升高:n=12),B组:安慰剂组(造模后血压升高:n=6只),C组:假手术组(高脂喂养,n=6),D组(n=3):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每五天一次测血压,术后血压升高开始后降压药干预及同时高脂喂养,血压升高后作为高血压模型每五天监测血压,并监测
会议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卒中的主要原因.血管成形及支架等腔内治疗技术作为有效的脑动脉狭窄治疗手段,近年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关于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的远期可行性的相关认知仍较缺乏.存在明显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应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前的利益和风险比例.确定何种患者可以从这些复杂的腔内血管治疗中获益,对临床医师来说是个两难的问题.需要更加严谨设计的临床随机试验来回答这些重要的问题.
会议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运用卒中注册软件,前瞻性连续登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登记发病3天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进展性脑梗死32例,发生率为16.9%.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糖尿病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颅内大动脉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低
会议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3天来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2次"于2012年5月21日来我院就诊.首次持续2小时后完全缓解,第2次持续20分钟后缓解.既往有"糖尿病"史12年,4年前行"脑膜瘤"手术治疗.入院后NIHSS评分为0分.MR-DWI序列上脑干见点状高信号,PWI示脑干缺血区(TPP、MTT延长,rCBF、rCBV减小)>DWI.参考中国缺血性卒中(CISS)进行分型,本例患者属于大动脉粥样
会议
目的:研究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的,发病在24小时内的并符合纳入、排除、剔除标准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均行头颅CT扫描,入院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个人史、临床特点、CT检查特点、实验室检查、活血化瘀类中药使用情况.根据血肿扩
会议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SP)表达情况,进一步研究出血后予NSP局部干预对脑水肿及血脑屏障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通过自体血二次注射法在C57BL/6J小鼠右侧纹状体区定向注入15μl自体全血建立脑出血模型.通过免疫荧光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比较脑出血后24h/48h/72h不同时间点血肿周边NSP表达变化情况.
会议
目的:探讨rt-PA的血管损伤作用是否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有关,并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J34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wiss小鼠(27-32g),随机分为PJ34低剂量组(1mg/kg)、高剂量组(3mg/kg)、rt-PA对照组及单纯手术组.各组均采用永久性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前三组于阻塞动脉6小时后静脉注射rt-PA (10 mg/kg).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