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灾变的人为成因

来源 :首届“西南史地高峰论坛”暨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分布最集中的省区,全省面积75%以上的地区有岩溶地貌露头,并在当代表现为严重的生态灾变,如何遏制生态灾变的蔓延,如何实施有效的生态恢复,自然成了学术界重点研究的课题.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仅限于固定农耕的资源利用方式,当下在这些地区所观察到的石漠化灾变也仅仅与实行固定农耕相关联。不幸之处正在于当地的各族居民本来不实施固定农耕,而是外来的社会力量左右他们选择了固定农耕,但却没有人预先警觉到这样的选择会有灾难性的生态后果。不过,还必须郑重声明,并非所有的固定农耕资源利用方式都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有害,举例来说,把桃榔木和葛根做主粮去种植,引进木薯,即使实施固定农耕,做到了相当规模的连片种植,其危害也十分有限。如果用于种植经济作物,那危害就更小了。因而,在这样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中,对固定农耕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的一些资源利用办法对当地的生态系统是可以兼容的,而这样的资源利用办法才是我们在这里实施生态修复可资借用的。
其他文献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疆域有过复杂的变迁过程.近代以来,因饱受列强侵凌,中国边疆危机深重,边界问题突出.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不少学者投身到边疆史地的研究之中,
明清时期,随着封建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西南地区历史存在的土司制度改革被提上明清王朝的议事日程.借助于明清王朝强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荡涤了这种积习已久
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其自然环境方面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为基础.地缘政治关系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了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元代以前,历朝看重云南作为内地与
本文主要探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森林植被的变迁历史,当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生态问题,但由于结构性贫困加上烟草种植、矿产开发的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凉山地区、渝东南
贵州由一个以森林密布为标志的生态良好省区,经人类长期不合理的活动,已演变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由此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和负面效果。显见人类活动目的和效果,不能仅凭
本文拟通过对明清以来万山汞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讨论,旨在从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求一定的历史借鉴,并引起社会对生态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