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探讨孔雀对新型H5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新型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不同剂量免疫孔雀后,跟踪其抗体消长规律.检测结果显示:小孔雀母源抗体能维持约6周;首免0.5mL/羽颈部皮下注射,有效抗体能维持18周以上;1.0mL/羽、1.5mL/羽、2.0mL/羽三个剂量组肌肉注射进行二免,以1.5mL/羽组效果最好,有效抗体能维持10个月左右;成年孔
【机 构】
:
上海市畜牧兽医站,上海,201103 上海市宝山区畜牧兽医站,上海,201900
【出 处】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孔雀对新型H5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新型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不同剂量免疫孔雀后,跟踪其抗体消长规律.检测结果显示:小孔雀母源抗体能维持约6周;首免0.5mL/羽颈部皮下注射,有效抗体能维持18周以上;1.0mL/羽、1.5mL/羽、2.0mL/羽三个剂量组肌肉注射进行二免,以1.5mL/羽组效果最好,有效抗体能维持10个月左右;成年孔雀1.5mL/羽进行三免,有效抗体能维持1年以上.而且孔雀产生的抗体均-性良好,抗体合格率均在75%以上.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初步推荐了孔雀的免疫程序.
其他文献
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的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1)序列,在F基因的3端相对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病学教研室近两年来从广州和深圳两个地区分离的4种鸟类来源共10株Ⅰ型禽副粘病毒毒株的F基因进行了扩增,其扩增长度约为450bp.测序结果表明:广州株与NDV的基因Ⅵ型有高度的同源性,1个深圳株与Ⅶ型有较高的同源性,
本研究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鹅群分离到14株病毒,经病毒形态、结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等研究,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鸡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标准,3株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的毒株;按上述三项标准在鹅胚和雏鹅试验,属于强毒力的毒株;人工感染71周龄SPF鸡均100%发病致死;应用YG97毒株鹅副粘病毒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获具有对禽副粘病毒Ⅰ型共同的
本研究将鹅副粘病毒GD分离株蚀斑纯化后,根据已发表的鹅副粘病毒SF02株全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3对引物,设计合成F基因引物,经RT-PCR方法扩增,克隆人PMD18-T载体,鉴定、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出F基因的全序列长度为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残基,与GenBank下载的几株参考毒株比较F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发现所测GD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与参考毒株SF02为98.3%,与LaS
本研究从江苏某地的患病鹅群的脑、脾病料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试验鉴定,该分离株具有血凝性,且可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和中和,不能被AI(H5亚型与H9亚型)和EDS-76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和病变.该病毒的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0.4,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致病指数(ICPI)为1.85,;6周龄SP
本研究用制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脂质体/DNA疫苗和壳聚糖/DNA疫苗,分别以肌肉注射(i.m)和滴鼻、点眼(i.n)两种途径免疫SPF健康雏鸡,以裸DNA疫苗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对免疫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并于免疫后29天进行攻毒.结果表明,脂质体/DNA疫苗(i.m)、壳聚糖/DNA疫苗(i.m)组CD4+T淋巴细胞数在免疫后1-4周均高于对照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3abc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建立IBV一步法RT-PCR检测IBV,并在此基础上组装成试剂盒,用于IBV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对不同IBV参考株和国内分离株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的条带,而对鸡其他相关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试剂盒最低能检测出10-3ng/μl的IBV RNA模板;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保存期结果表明
本研究选择IBV M基因及3端非编码区设计引物,采用多重RT-PCR对11株IBV地方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并对其3端非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能较好的区分大部分的疫苗株和野毒株;对3端非编码区的测序结果表明,M41、H52、SAIBk、SAIBb6、SAIB9、SAIBb2、SAIBw6片断的长度分别为323bp、323bp、367bp、367bp、507bp、
本研究对RT-PCR、21个发生高致死率的禽群、接种鸡胚以及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分离、鉴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以及HPAIV在鸡体内不同脏器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RT-PCR和接种鸡胚后进行的HI检测的符合率为95%,21个禽群中有20群分离到H5亚型HPAIV,HPAIV在肺脏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脾脏、肾脏等.进一步对分离的5株HPAIV的血凝素基因(HA)进行了克隆和序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IV)是引发2004年世界禽流感暴发的主要血清亚型对该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我国采取受威胁地区强制性免疫的前提下,病毒的检测对于AI的发病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病毒分离需要的实验周期较长,难以达到快速诊断的需要;RT-PCR方法常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虽然敏感性不如前两者,但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
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A/G/XJ/10(H5N1)、A/D/XJ/4(H5N1)、A/CH/XJ/5(H5N1)经RT-PCR扩增和克隆获得了NA的全长为1380bp的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新疆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5.1%~97.9%之间.与来自青海、浙江、广东、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水禽毒株的同源性为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