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镉在麦株中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Cd的部位是叶、根及废弃物,而籽粒中Cd水平较低;Cd是一种不可移动的元素,在衰老部位累积较多,不能被其他未衰老的器官重新利用;Cd吸收量与其干物重增加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16),吸收速率与其干物重增加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00);灌浆期和拔节-抽穗期两个生育阶段是镉污染控制的关键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镉在麦株中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Cd<2+>的部位是叶、根及废弃物,而籽粒中Cd<2+>水平较低;Cd<2+>是一种不可移动的元素,在衰老部位累积较多,不能被其他未衰老的器官重新利用;Cd<2+>吸收量与其干物重增加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16),吸收速率与其干物重增加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00);灌浆期和拔节-抽穗期两个生育阶段是镉污染控制的关键时期,其Cd<2+>吸收量最高,Cd<2+>吸收速率也最大.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为膜液,通过加压渗透法制备具有亲疏水双层结构的支撑液膜;上层以亲水性多孔聚丙烯腈超滤膜为支撑体,下层是憎水性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采用蒸汽渗透过程分离有机溶剂甲苯/环己烷的混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该亲疏水性双层结构能够有效增强液膜的稳定性,对甲苯/环己烷混合物具有较好分离性能.以四甘醇作为支撑液膜的膜液时,液膜稳定性最好,操作温度40℃条件下,分离因子接近20,渗透通量在
本文针对Poisson-Boltzmann理论难于描述微孔中高价和高浓电解质溶液的密度及电势分布现象,文中对能用于描述该现象的积分方程理论、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模拟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两种理论和分子模拟方法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在改进的内外迭代法求解搅拌槽内流场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求解示踪剂浓度的标量输运方程,数值模拟了不同进料位置,不同转速和桨的位置等情况下搅拌槽中的混和过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在塔板的出口堰上开孔,部分液体通过堰上的开孔进入降液管,越堰进入降液管的液体量因而减少,使越堰液体的抛距变小,从而达到增加降液管液通量的目的.本文针对固定阀塔板和筛孔塔板,出口堰上开倒梯形孔和条形孔两种型式的分流孔,对从堰上分流孔分流出去的液量作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分流液量随气、液流量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出口堰上开孔,减轻出口堰负荷,越堰液体的抛距减小在1.7%~5.0%以上,当降液管液通量
本文以去除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盐等杂质进行了大豆异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去除脂肪采用石油醚:乙醚=1:1的混合溶剂,二次萃取脂肪效果较好;去除蛋白质利用等电点法,逐步调控pH=4.3、4.5、4.7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沉淀,离心后蛋白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而大豆异黄酮保持率达93.1%;利用水解与PHD600极性大孔树脂吸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脱糖和脱盐;采用30%-70%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发现
本文以空气-水为物系,采用热水示踪技术和微机温度测量系统测试了设置有防冲击漏液装置和导流板的新型DJ塔板上液体的等平均停留时间分布,研究了防冲击漏液装置与导流板的作用,通过测试导流板方位、液量和气量等因素对等平均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探索了塔板上的液流分布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防冲击漏液装置不仅可以减少漏液和提高塔效,穿过斜孔的气体还推动部分液体流向塔板;导流板对液体有诱导作用,可改善液体的流动,在实
模糊马尔可夫随机场在多值图像分割问题中多采用分段模糊的方法将多值问题转化成多个两值模糊问题,这种方法的模糊度完全依赖像素的灰度值从而很容易陷于局部最优解.基于可能性测度的模糊随机场摆脱了隶属度对灰度的依赖,使分割结果更容易收敛于全局最优.同时基团类型"相似性"的提出,改进了随机场基团定义的苛刻性,使得基团类型具有更好的包容性与多样性,可广泛的应用到复杂环境下的多值图像分割问题中.最后给出了该算法的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膜动电现象的研究状况,从几个部分较全面综述了膜动电现象研究的新进展.首先,概述膜表面双电层模型的发展及其数学计算,包括Helmholtz平板双电层模型、Gouy-Chapman扩散双电层模型、Stern模型、Grahame模型等;其次,综述了测量膜表面电位的几种方法,如流动电位法、电粘效应法、孔电导率法、膜电势法、盐截流率法、电渗析法.MF膜、UF膜、NF膜、RO膜、ED膜和
图像在获取的过程中,由于传感器和场景的相对运动造成图像的模糊是一类常见的图像退化模式,为对模糊图像进行恢复,首要的步骤是给出精确的点扩展函数估计.针对匀速运动降晰的情形,提出了一种新的误差参数曲线法,并依据这种误差参数曲线提出了一种点扩展函数的自动估计算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奇异因子、光滑因子以及平坦因子来实现点扩展函数的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为精确的估计效果.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过程中的主要病害,结合工程实践剖析病害形成的原因,探讨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