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手段,身体活动不足是造成众多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学校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健康主要通过体育课来实现,与无体育课日相比,有体育课日初中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和大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显著增加。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的关键,测评体育课运动负荷对于其合理开展至关重要。国内大多数学者评定体育课运动负荷主要采用体育课运动密度和基于体育课心率的方法,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但是体育课运动密度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观察点不明,而心率则会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加速度计作为一种新型设备以其便携,并能准确提供运动的负荷大小及持续时间等指标,在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评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加速度计测评临汾市尧都区初中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特征,为强化初中体育课教学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从临汾市尧都区体育课开设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水平四运动技能的要求相符的十所初中随机选取三所,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三所选取的学校中分别抽取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各一个班,九个班学生共计274名。采用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分别测量操类、球类和田径三类综合课各一次,共测量817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通过加速度及获取的指标包含体育课代谢当量(METs),静坐时间(ST),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LPAT),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MPAT),大强度身体活动时间(VPAT),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MVPAT),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占体育课时间百分比(MVPAT%);美国HealthyPeople2020在身体活动部分的目标(PAFHP2020–4)指出,青少年在体育课上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应当超过课堂总时间的50%,依据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体育课总时间是否超过50%,可以获取初中生体育课运动负荷达标率(MVPAT%达标率)。采用SAS 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显著性水平为P<0.05。研究结果:(1)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总体特征采用加速度计共测定817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结果发现体育课METs值为3.77METs,ST为14.18分钟,LPAT为14.42分钟,MVPAT为14.56分钟,MVPAT%为33.56%,MVPAT%达标率仅为6.73%。(2)不同类型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特征测试的体育课分为3类,分别为球类课、操类课和田径课,全部完成三类体育课运动负荷测试的共269人。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田径课METs值、VPAT、MVPAT、MVPAT%和MVPAT%达标率最高,显著高于操类课(P<0.01)和球类课(P<0.01);球类课上述指标亦显著高于操类课(P<0.01)。操类课ST最长达16.11分钟(p均<0.01),田径课ST最短为12.77分钟(p均<0.01)。MPAT球类课与田径课接近,均显著高于操类课(P<0.01)。田径课MVPAT%达标率所占比例最高为14.87%,在269例操类课的测量中,MVPAT%平均值仅为28.79%,MVPAT%达标率为0。(3)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特征初中男生的体育课METs值、LPAT、MPAT、MVPAT、MVPAT%均显著高于女生(P均<0.01)。女生体育课ST显著高于男生(15.55minVS12.66min,P<0.001)。男女学生在VPAT这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82)。初中二年级METs值、VPAT、MVPAT、MVPAT%均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p均<0.001)和初中三年级(p均<0.01),初中三年级VPAT、MVPAT、MVPAT%均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p均<0.05)。初中一年级学生体育课ST显著高于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p均<0.001)。初中三年级体育课LPAT、MPAT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p均<0.01)。研究结论:初中生体育课运动负荷属低强度运动;球类课、操类课和田径课的运动强度分别为3.37±0.64METs、3.86±0.92 METs和4.05±0.96 METs,三类体育课运动强度有差异;体育课运动负荷受到性别和年级的影响。减少初中生体育课中的静坐时间和低强度运动时间,增加体育课中等强度运动时间是提高初中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关键。探索针对不同性别和年级的体育课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对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适合中国学生的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标准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