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莫霍面深度与变化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5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莫霍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中国大陆已有及新采集的深部地震探测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对其中84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莫霍面深度沿测线按照20-30km间隔进行采样,获得了2298个深地震测深莫霍面深度采样点;收集了687个宽频地震台站的莫霍面深度值,以及包括9条未公开发表的40余条深地震反射剖面。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中国大陆莫霍面深度与变化图,以此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中国大陆莫霍面深度和变化与地壳变形关系,及其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其他文献
磁异常定性或定量的解释中,多以垂直磁化条件下的磁异常为主,如磁化强度填图或磁性界面反演等.化向地磁极(简称化极)能消除斜磁化影响,是磁测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磁异常解释的基础.首先提出了磁赤道地区迭代化极方法,其主要技巧是将原始数据取"倒相",之后进行"狭义化赤",用原始数据与化赤结果的差值对化极数据进行修正,如此反复迭代,直到原始数据与化赤的结果小到可以忽略为止.经过模型数据试验,取得了较为
本文利用了不同参数的长方体组合模型对Tilt-Euler法试验,并采用水平梯度滤波方法消除Tilt-Euler法发散解问题。模型计算证明:对组合模型直接利用Tilt-Euler法试验,能够估算出大尺度异常的场源边界、深度和构造指数分布,但不能估算出一些小尺度异常场源的位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法使组合模型磁异常分解到不同尺度空间,分层次利用Tilt-Eider法试验,能更好的分辨出不同尺度的磁异常场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软件是完成物探数据处理与解释工作的保证,分析并借鉴Oasis软件的优点,提出采用插件技术和分层架构技术研发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软件.而系统框架软件决定了系统的主体架构,是系统软件开发的基础平台,它除了提供插件开发工具包外,还提供数据管理、数据成图和公用函数库(如数据文件访问接口)等.
本文以庐极金属矿区为例,建立了矿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并进行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对比研究均匀和随机介质模型的空间分辨率和介质随机参数对波场的影响。针对某一目标勘探区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以极少的成本来分析地震勘探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减少野外实际地震勘探高投人的投资风险;沿着勘探线的地质一地球物理模型及正演模拟分析结果为实际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提供一定的依据;可进一步应用波形反演甚至全波场波形反演技术不
本文一方面采用起伏地表直接偏移成像解决静校正不准问题;另一方面使用逆时偏移解决高陡体等复杂构造成像问题,为降低计算量,将平面波偏移理论扩展到逆时偏移实现逆时平面波偏移成像方法.将传统Kirchhoff偏移,单程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和本文中成像方法分别作用于拟合模型数据和野外实际数据,对比分析文中方法的理论模型适用性和实际数据适用性.拟合数据和实际数据试算表明:对于理论模型在起伏地表复杂构造区域基于波动
本文以地质雷达为主结合高密度电法在四川南江工区对10km的测线进行了综合测量,利用钻孔和微测井资料进行标定并结合电阻率建立近地表深度和速度模型,为地震静校正提供依据.地质雷达结合高密度电法可以解决多种浅层地质问题,获得较为精细的表层地质结构模型,特别是采用拖缆式天线,非常适合山地施工;地质雷达探测在确定表层岩性方面比地震方法的分辨率要高,从而为精细勘探打下了基础,而且结合高密度电法进行综合勘探,能
本文依托科技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的实施,以庐枞金属矿集区为例,探寻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方法在金属矿产勘探中的应用.由于综合利用了重磁电震及地质资料,进行点、面、体相结合,多层次化研究,多信息的综合,从而分辨出金属矿控矿带和容矿带的构造特征,解决了复杂的区域构造问题,同时该方法还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与可信度。本次重磁电震剖面联合反演技术的尝试,适应于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需要,实现了地震与非
A凹陷勘探实践经验证明,综合勘探是快速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的重要手段。重磁电勘探作为油气勘探配套工程系列的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利用其高效、快速的特点和多参数综合解释优势,发挥在“优选凹陷、探边定带”过程中的先导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南黄海遥感异常和地震剖面的综合解释及其勘探意义,指出仅从地震构造和遥感异常的粗略的平面对照,尚难确切反映它们的相关性,而从三条代表性地震剖面的遥感异常分析,反映了遥感异常确实主要同地震剖面的深部中古生代地层构造对应,指明了南黄海区的中古生代地层应是该区的主要勘探对象;同时它们又有效地区分了不同地震构造的含油气性,减少了地震构造的多解性,提示了这些油气遥感异常的含油气性必须予以重视。因此
为开展盆山祸合作用及多边界、多期次构造叠加与复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理想研究区。为探测地球深部精细结构与物性变化,形成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的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2009年9月启动中国大陆华南地区四川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实验”研究,横过四川盆地完成满覆盖长度约200 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在仔细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方法和参数测试,确定适合本工区的处理方法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