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贝氏体辙叉心轨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等实验手段,对不同回火温度下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回火过程中相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5 O℃回火时,新型贝氏体钢屈服强度为1143MPa,抗拉强度为14 37 MPa,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1 3%和50%,强韧性配合明显高于普通及淬火态轨钢.350℃回火时,冲击韧性大于71J/cm2,在500℃-600℃回火时,出现明显的回火脆性。金相组织分析表明,未回火及低温回火后的试验贝氏体钢的组织以无碳贝氏体为主,残余奥氏体主要在板条间分布.
其他文献
课题通过采用带有增强背散射探头的电子扫描显微镜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特殊的晶相结构其组成为斜锆石(散落在玻璃相四周)、刚玉相(主要在玻璃相的内部形成枝条状)、玻璃相(分布在斜锆石及部分铝锆共析体的四周);而采用高温显微镜、高温电炉对试样的玻璃相渗出温度、玻璃相渗出量进行了测试,得出了该晶相结构能够将熔铸锆刚玉产品的玻璃相渗出温度提高到1425℃以上,玻璃相渗出量减少到1.35%左右。
本文首先介绍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投产即在建的基板玻璃生产线分布情况,描述了加工工艺,然后又分析了一些相关企业投资的特点,对其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概述。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污泥的产生、性质与危害,然后描述了我国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情况,分析了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对比研究了欧洲及我国污泥消化惰况,最后提出了我国污泥消化推广的技术瓶颈及解决办法。
针对我国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能耗高和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以出水稳定达标为约束条件,以节能增效(两高一低:提高处理能力,提高出水排放标准,降低处理能耗)为目标,从工艺、设备、控制与管理四个方面研发和应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过程节能增效运行优化成套技术,并以辽宁省某污水处理厂为应用示范场地,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并获得了多项奖励。
本文将从理论(热动力学方法)和实践两个角度阐释:在0.4-1bar(g)的范围内,外部压缩比内部压缩能效要差很多.同时提供了螺杆技术改善能效并降低空气出口温度,并由此证明可以获得巨大的节能效果。凭借专为低压(0.5 bar(g)设计的压缩机螺杆,向新市场推荐这种技术的优越性。还说明除了节能,螺杆技术在噪音、震动和可靠性方面也有优越性。
生物堆肥处理污泥的同时可生产有机肥料,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保证污泥堆肥产品质量的稳定一致是污泥堆肥产业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堆肥系统与过程控制角度,对堆肥系统构成、堆肥类型、堆肥配方以及水分、温度等影响过程控制的参数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典型的污泥堆肥案例。
日本日环工程株式会社采用开放式发酵翻抛机,在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方面,利用独特的自然发酵方法(无菌种发酵),使固体废弃物充分发酵腐熟,不仅生产出优质有机肥,还为清洁生产和改善环境做出贡献。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处理量大、管理方便、运转成本低,已在中国开始推广,并逐渐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设计了8种A1含量不同的Fe-cr-B-Al合金,观察合金凝固组织和淬火组织,测试合金硬度。试验结果表明,无铝Fe-cr-B合金铸态组织主要有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不同类型硼碳化合物组成,硬度超过65HRC.淬火处理后,随淬火温度的提高,含铝量低于1.5%的Fe-cr-B-A1合金基体内铁素体数量逐渐减少,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含铝量高于1.5%的Fe-cr-B-Al合金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基体组成由珠
采用在线高温x射线衍射研究了高硅贝氏体钢等温淬火贝氏体转变过程。结果表明,贝氏体转变是一个不完全的热力学转变过程,在转变初期,残余奥氏体的量及其含碳量急剧增加,而在等温淬火一定时间后,残余奥氏体的量及其含碳量基本保持不变,贝氏体转变基本结束;在贝氏体转变初期,高温在线x射线衍射观察到由于奥氏体内部不同区域碳含量不同导致的不对称的奥氏体峰,表明贝氏体转变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奥氏体,即低碳的初始奥氏体
本开发研究的新型高铬锰钒钛合金抗磨铸铁衬板,以铬、锰为主要元素,提高材料淬透性和淬硬性,辅以钒、钛等微合金化以细化晶粒,净化晶界,改善碳化物形态、数量、大小与分布,弥补和改善因锰元素加入量过大易使组织晶粒粗化带来的不足,提高了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通过最佳热处理A空淬+200-320℃回火,硬度HRc≥58,冲击韧性ak≥6J/cm2,与传统高铬钼铸铁衬板相比,主要力学性能相当,实际应用水平相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