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1A1(UGT1A1)G71R突变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法,对73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及31例健康新生儿进行UGT1A1 G71R基因型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G71R等位基因频率。分析G71R基因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血清胆红素峰值。分析总胆红素>340μmol/l机会比。结果:73例足月且G6PD酶
【机 构】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 530021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1A1(UGT1A1)G71R突变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法,对73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及31例健康新生儿进行UGT1A1 G71R基因型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G71R等位基因频率。分析G71R基因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血清胆红素峰值。分析总胆红素>340μmol/l机会比。
结果:73例足月且G6PD酶活性正常未检出G6PD基因突变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的UGT1A1 G71R等位基因频率为0.2329,31例未检出G6PD基因突变及NBT正常的健康对照组UGT1A1 G71R等位基因频率为0.097。两者比较,x2=5.190,P=0.023。检出G6PD基因突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G71R基因型频率为0.3514,健康对照组基因型频率为0.1613,x2=4.778,P=0.029。7例G6PD酶活性正常UGT1A1 G71R纯合子组胆红素脑病发生率28.57%,46例G6PD酶活性正常野生型UGT1A1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t=4.064,P=0.015.7例G6PD酶活性正常UGT1A1 G71R纯合子72小时后胆红素峰值为395.35±78.321μmol/l,46例G6PD酶活性正常野生型UGT1A1的72小时后胆红素峰值为302.32±45.99μmol/l,t=4.064,P<0.001。杂合子UGT1A172小时后胆红素峰值为310.54±42.24μmol/l,t=3.101,P=0.006。UGT1A1 G71R纯合子总胆红素>340μmol/l,的的风险比野生型UGT1A1增加了7.955倍(OR=7.955,95%CI=1.349-46.899)。
结论:本地区足月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无论有无G6PD基因突变,UGTlAl G71R基因频率均增高。UGTlAlG71R纯合子与野生型对比,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增高。UGT1A1 G71R纯合子与野生型及UGT1A1 G71R杂合子组比较,72小时后的胆红素峰值增高。UGT1A1 G71R纯合子组与野生型比较,出现总胆红素>3401amol/l的危险性增加了7.955倍。UGT1A1 G71R与本地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与黄疸程度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钴原卟啉(CoPP)诱导大鼠胰岛细胞HO-1高表达后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v型胶原酶消化,Ficoll 400梯度离心纯化,分离BN大鼠胰岛细胞。纯化后培养的胰岛细胞双硫腙(DTZ)染色鉴定,苔盼兰染色检测细胞活性。BN大鼠在胰岛细胞分离前3天、1天分别腹腔注射2.5mg/kg的CoPP,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CoPP注射后分离培养的胰岛细胞HO-1的表达。ELIS
目的:明确BSEP基因突变在我国大陆低γ-GT的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中的意义。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来我院儿童肝病中心就诊的表现为低γ-GT的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共24例。其特点为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起病,主要表现为严重淤胆和,或瘙痒、肝肿大及生长发育迟缓;生化指标表现为血清胆红素(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转氨酶、胆汁酸升高,但γ-GT始终在正常范围;肝穿刺病理显示肝内胆汁淤积、巨
目的:研究丙酸血症患儿丙酰辅酶A羧化酶PCCA和PCC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对11例丙酸血症患儿PCCA和PCCB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及其两侧侧翼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并对部分患儿父母进行相应突变基因检测。结果:6例患儿为PCCA突变,5例为PCCB突变。共发现13种突变,其中10种突变未见文献报道,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缺失突变、剪切位点突变和复杂型插入缺失突变,错义突变为最常见
目的:研究高苯丙氨酸对胚鼠皮层神经元胞浆游离钙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测苯丙氨酸诱导不同时间点的胚鼠皮层神经元胞浆游离钙,并运用不同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标准无钙,钠细胞外液、细胞膜钙泵PMCA特异性抑制剂SiRNA及非特异性抑制剂Vanadate、内质网转运体SERCA抑制剂Thapsigargin、钠钙交换体NCX抑制剂KBR7943)阻断相应的钙通道后动态观察胞浆游离钙的变化;
目的: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是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存活后往往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对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处理仍然相当棘手,没有统一的方案。本文用储液囊埋植引流治疗新生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就其疗效和安全性作一初步评价。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相继入住我院的15例新生儿脑室内出血Ⅲ度以上合并脑积水,且1周内脑室进行性扩大,头围每天增大>2 mm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病人,进行储液囊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e NICU)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ic virus CMV)、风疹病毒(rubella RV)、弓型虫(toxoplasmosis TOX)、单纯疱疹病毒(herples simplex virus HSV)和其他病原体(Others)(总称TORCH)感染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ELISA法对96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3日龄新生鼠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机制,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日龄新生鼠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zone,SVZ)脑片培养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共培养组(血管内皮细胞+脑片共培养)、共培养加siRNA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脑片+VEGF siRNA)、对照组(仅培养脑片).脑片分别培养至第4d、7d、10d,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和免疫组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nomedullin,pro-ADM)、血管内皮素前体(Pro endothelin,pro-ET)、心房利钠肽前体(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pro-AN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acetylhydrolase,PAF-AH)在新生儿重症感染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之一,寒冷损伤、早产、感染等常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其中,重度硬肿症多并发多器官功能损伤、休克、DIC,最终因肺出血而死亡。因此,对重度硬肿症的患儿进行早期有效干预,特别是针对DIC的发生进行早期防治,特别是肝素的早期合理应用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某院自2003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8例采用标准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重度硬肿症患儿进行报
目的:研究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其治疗早产儿贫血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24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Epo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应用半固体培养的方法分别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各系造血祖细胞形成的集落数cFu—Mix、CYU-GM、CFU-MK、BFU—E及CFU-E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治疗期间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数、血小板数及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