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北部地区闪电特征初探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暨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12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雷电定位图形显示系统获取的2004-2006年闪电资料,进行了闪电的时空、闪电强度、闪电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总闪中负闪占大多数;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总、负闪呈双峰双谷形;最多闪电次数出现在以大通、湟中、互助构成的三角地区.
其他文献
河北省小麦主产区中南部地区春季最多的降雨系统为西风槽系统,为研究西风槽系统影响下的云物理结构特征,本文对2006年5月8日至9日一次西风槽过程,石家庄地区云物理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得到:本次西风槽降水云层薄并夹有干层,观测所得的云中含水量最大为0.30 g/m3,平均含水量较低;石家庄地区处于西风槽底部,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另外,由于云中含水量较低和干层的存在使云滴和雨滴的蒸发,导致石家庄市降水只为1
层积混合云系是我国北方非汛期降水的主要云系,也是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目标云系,其水平范围广、降水持续时问长,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均匀性,层积混合云不仅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其内部还具有复杂的中小尺度结构,目前,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和雷达是连续监测云系变化最直接的工具,尤其在识别和跟踪中尺度天气系统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这是常规观测资料无法比拟的。近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在利用卫星资料研究层状云降水的中尺
由于大气可降水量在人工影响天气、天气预报、气候影响、大气辐射传输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准确精细地监测水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卫星技术的日益发展壮大,很多地球观测技术从地基观测逐步发展成空基观测.卫星观测时空分辨率很高,而且精度也在不断地提高,逐步成为最主要的地球观测手段.本文利用GPS资料和地面湿度参量(地面水汽压、露点)修正了利用地面湿度参量、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参量计算大气总水汽量的关
利用全省77站地面气象资料,按照湖北省人工增雨的区域划分,计算分析了湖北省空中水资源分布特征以及人工增雨潜力.结果显示,全省年空中水资源总量为8000~12500 mm,能产生降水的有效空中水资源量为3647~4964 mm,地面自然降水量在851~1523 mm之间,可开发潜力值在279~370 mm之间,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合理开展人工增雨工作,可有效缓解湖北水资源短缺问题.
在人工增雨技术的应用中,预先了解云是否含有过冷液态水、是否具有可播性和何时实施播云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利用双通道微波辐射计监测云认为:云发生降水存在一个降水临界阈值,降水开始前有一个云水跃增的酝酿期.这些事实表明:利用双通道微波辐射计监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云中积分液态水的含量及其连续变化,并对云的可催化性指标提出建议,对于有效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山区实施人工增雨
新疆干旱少雨蒸发势极强,其生态、经济和社会均具有极强的绿洲灌溉型特点,在新疆应用和实施人工增雨技术决不可以采用我国东部地区的抗旱式措施,因为那里的气候特点远优于新疆,在我国东部地区灌溉仅仅是抗旱的措施,而在新疆灌溉则是必要的农作必然程序,在中天山北坡实施人工增雨是否具有可行性?在哪个季节和哪些地方最具有人工播云的条件,对科学、有效的人工增雨技术应用策略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使用1980
利用2003年10月11日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实施飞机探测的资料,分析了可降水性层积云的云粒子浓度、尺度和过冷水含量的垂直与水平分布特征和粒子谱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云层中的大、小云滴特征存在较大差别;中小云粒子、云液态水垂直分布表现出由云底直接递减的不均匀特性.中小粒子、大粒子基本分布在云体底部,而云层顶部基本无大粒子存在,表现出单纯的冷云降水机制,云层底部主要为冰雪聚合体,向上迅速变成枝状冰晶,有
近几年,随着我国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的普及,雷达监测所获得的数据产品的增多不仅为临近降水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提供了及时丰富的观测信息,也为科学指挥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更为广泛、准确的科学依据,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指挥人工增雨作业,以克服作业的盲目性、改进作业方案、完善作业体系,特别是多普勒雷达速度场在人影作业中的应用也得到深入和拓展.贵州降水以积层混合云为主,同时层积云也是人工增雨的主要对象.因此,研究
介绍了采用Barnes逐步订正客观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建立的基于自动气象站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的中尺度分析方法.以2006年4月28日影响山东的一次强飑线过程为例,对中尺度分析结果反映的飑线地面层动力、热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开展灾害天气的短时预报思路进行了探讨.
长沙(111°54~114°15,27°51~28°40),面积2.097万km2,地处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和浏湘盆地,具有南高北低、丘涧交错、红岩白沙的地貌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夏季多以积云降水为主且分布不均,旱涝无定,秋冬雨水减少,长沙地区7-9月因干早少雨经常进行人工增雨催化作业,且作业对象多以积云为主。所以,估算积云地面降雨参数对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