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重建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重建外侧韧带手术治疗的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病例.年龄23~42岁,平均37.5岁.全部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重建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重建外侧韧带手术治疗的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病例.年龄23~42岁,平均37.5岁.全部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发现直径300-500μm微米结构的微小颗粒骨比直径4.0-5.0mm的经典颗粒骨更容易在非感染骨缺损中成活.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万古霉素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由于感染性骨缺损的细菌多是耐药性细菌,万古霉素对耐药性金葡菌敏感,局部抗菌浓度高能够很快的控制住细菌对骨组织的破坏作用,又不会产生耐药和对人体的毒素反应.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畏惧翻身心理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6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指导性护理干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利用人体力学原理,指导患者利用力的顺应性,借助护理人员给予的支持力,顺应力的方向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翻身;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协助翻身方法,不进行指导性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和总结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行外固定架联合皮瓣移植的护理效果和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18例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行外固定架联合皮瓣移植的患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施精细的术后护理。结果 18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
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观察研究,对比关节镜下手术清理治疗与热痹散和痛风清洗剂两类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急性发作情况。方法:从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诊治的病人中,筛选出临床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且肿痛明显,发病部位为腕42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药物治疗组21例,手术治疗组21例。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在院内安全转运的相关要点。方法:应用颈髓损伤患者的转运护理程序,通过11例颈髓损伤患者在转运前明确转运的目的及,明确当时患者的病情及家属的意愿,人员与物品的充分准备,相关部门的协调;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及运送工具,各种应急处理措施预案的制定,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病人的病情观察,整个转运总时间的控制设定,转运后的相关处理及记录。
目的:探讨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 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部2011年4月~2015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27例,其中男 19例,女8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为37.3岁;左侧10例,右侧17例;1 例合并同侧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1 例合并同侧肱骨外髁骨折,1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其余24例患者均为单纯桡骨头骨
目的 探讨副舟骨切除加胫后肌腱转位术在治疗合并扁平足的副舟骨疼痛综合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合并扁平足的副舟骨疼痛综合症患者,行副舟骨切除加胫后肌腱转位术。本组2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14~51岁。
目的 探讨经侧路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总结50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和出院宣教.结果 研究表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5—15d,观察50例腰椎间盘突出行侧路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48例(96.0%)治疗效果良好.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病变首先侵及关节滑膜,以后破坏关节,引起关节畸形。约有17%起病于足,前足较后足多见,晚期引起严重畸形和疼痛,不能行走。前足表现主要为拇指向外偏斜及跖趾关节半脱位,跖趾关节偏向跖侧。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后期肌腱转位重建术的疗效。方法 对14 例腓总神经损伤后期患者行胫后肌肌腱转位重建足背伸功能手术,对获得随访的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过1~3年,平均2年零2 个月的随访,本组病例未出现伤口感染及肌腱断裂,足背伸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