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主要导致侧凸节段腰椎椎管形态改变、椎管容量减少,引起关节突关节形态变化并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本研究主要涉及神经根受累与侧凸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腰椎退变性侧凸神经根受压及关节突关节形态变化的临床特点与意义。方法:本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72例,其中包括35例男性和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00080 上海市
【出 处】
: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主要导致侧凸节段腰椎椎管形态改变、椎管容量减少,引起关节突关节形态变化并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本研究主要涉及神经根受累与侧凸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腰椎退变性侧凸神经根受压及关节突关节形态变化的临床特点与意义。
方法:本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72例,其中包括35例男性和37例女性,平均年龄71岁(54-85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严重的下腰痛症状,尤以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缓解。经严格的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COX-2抑制剂药物治疗、理疗无效后入院。64例(88.9%)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57例(79.2%)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另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57岁(38-63岁)。回顾72例DLS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受累神经根与侧凸类型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定L3-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
结果:72例患者中,64例出现间歇性跛行,57例表现为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和根性痛症状。L3,L4主要以脊柱侧凸凹侧受压(68.3%)为主;L5,S1主要以脊柱侧凸凸侧受压(60.1%)为主。L3/4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为37%,L4/5节段为83%,L5S1节段为64%。腰椎退变后发生侧凸可能发生在左侧凸,也可能右侧凸,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右侧凸明显多于左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退变性腰椎侧凸中,L4,L5神经根受压明显较L3,S1常见。28例(39%)在侧凸凹侧出现L3,L4神经根受压症状;13例(18%)出现侧凸凸侧L3,L4神经根受压症状。16例患者(22%)在侧凸凹侧出现L5,S1受压:31例(43%)在侧凸凸侧出现L5,S,神经根受压症状。结果表明,L3或L4更可能在侧凸的凹侧受压,而L5或S1更可能在侧凸的凸侧受压。同时,本研究表明,L3,L4节段脊柱侧凸的角度明显大于L5,S1节段,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腰椎节段关节突关节方向,由上到下,角度逐渐加大。腰椎侧凸组L3/4节段与对照组基本相同。L4/5及L5/S1节段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度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往往伴有椎管狭窄,出现典型的神经根性疼痛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性症状。在伴随有神经根性症状的DLS患者中,右侧凸明显多于左侧,并且L3或L4更可能在侧凸的凹侧受压,而L5或S1更可能在侧凸的凸侧受压;不同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存在差异,并且与腰椎侧凸严重程度呈明显相关性。随着基础与临床治疗的发展,有关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正在逐渐完善。在DLS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关神经根相关症状及相关致压因素的确定是必要的。而不同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与腰椎侧凸严重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粗隆移位的不稳定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5岁、骨折类型为AO分型31-A2型、Evans分型为Ⅲ Ⅳ型、有明显小粗移位的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amma钉或PFN髓内固定,同时复位小粗隆,用cable线缆或记忆合金卡环固定。分别对愈合情况,内固定失效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7例病人随访6-27个月,骨折在3-8个月全部愈合,无明显股骨颈短缩和颈干角减小。内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一年的随访结果,讨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预后参考资料。方法:统计5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方式、早期并发症,一年后进行随访,统计一年死亡率、存活患者患髋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8例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疗效满意,预后良好。9例行内固定治疗患者6例获得骨折愈合。10例非手术治疗患者预后差,伤后一年死亡率高。结论:对大多数移位股骨颈骨折主张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和蛋壳技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疗效。资料与方法:29例患者,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3岁,病程为12d~14个月。术前根据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检查(平片、CT、MRI)明确诊断。术前下肢无力、肌张力增高26例,占93.1%;局部疼痛和肋间神经痛19例,占65.52%;括约肌功能障碍15例,占51.72%;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16例,占55.17%。合并黄韧
微创入路脊柱手术(minimal access spinal surgery,MASS)是在微创脊柱手术(minimal invasive spinal surgery,MISS)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微创脊柱手术观念,通过应用一些特殊的设备或器械,经微创手术入路完成脊柱手术,减少手术入路带来的对周围组织的副损伤,同时又能达到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手术效果。本文论述了微创入路脊柱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
目的:研究单纯椎板减压和腰椎后路椎问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自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病人30例,平均年龄72岁(65-86岁)。单纯椎板减压术20例,手术采用全椎板或扩大半椎板减压术,保留关节突关节,切除/不切除突出的椎问盘。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10例,手术节段根据病变节段涉及1-4节段。评价围手术期基础病的变化、手术时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拒绝开放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脉冲式ND∶YAG激光治疗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患者32例,本次随访2年以上21例。根据腰椎退变的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影像学检查除了可见椎间盘突出之外,还有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黄韧带肥厚的退行性改变;“间盘源性”腰椎管狭窄,影像学检查以椎间盘突出为主,其它退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连续三年疗效及疗效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本组患者共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9-72岁,平均45.40岁,45岁以上25例,小于45岁23例。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1个椎间盘应用Nd∶YAG激光行PLDD术治疗,应用JOA29分法,分别于术
目的:观察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紧缩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的临床结果。方法:2003~2006年对颈椎生理前凸消失的11例患者,实施了紧缩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比较观察手术前后颈椎生理曲度C2-C7角。结果:术前C2-C7角平均-8.6°(-2°~-16°),术后平均6.4°(3°~12°)(与术前相比p<0.05)。结论:紧缩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可以明显改善颈椎
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的不同阶段会发生下腰痛。尽管下腰痛的确切病因尚未阐明,严重的慢性下腰痛通常认为主要由腰椎问盘退变引起。目前的治疗选择包括药物对炎症的控制和侵入性的手术治疗等。手术方法有腰椎融合术和最近开展的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但是,目前所用的治疗方法仅限于治疗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症状,不能逆转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生物学改变。近年来,应用生物学方法修复或再生退变的椎间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选择一组严重终板源性腰痛患者,探讨其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并用腰椎间盘造影术确定疼痛椎间隙融合节段。用视觉疼痛评分比例尺(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对每个病人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腰痛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分,评估腰椎融合术疗效。结果:本组21例患者,经腰椎间盘造影术诊断为终板源性腰痛,全部行腰椎前路或后路融合术。术后随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