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IL-6抑制口腔扁平苔藓CD4+CD25+Treg功能的研究

来源 :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大会暨第八次全国口腔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上调和中和IL-6 蛋白对体外模拟口腔扁平苔藓(OLP)CD4+CD25+调节性T 细胞(Treg)/效应T 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OLP 病人外周血CD4+CD25+Treg、效应T 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人重组IL-6 蛋白,计算OLP 病人的Treg 对效应T 细胞的抑制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IL-6 中和抗体,阴性对照组加入人IgG1 蛋白,研究OLP 病人的Treg 对效应T 细胞的抑制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TNF-α+IFN-γ 刺激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hOMEC)建立炎症模型,观察炎症模型中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于口腔黏膜上皮防御素(hunman Beta-defensins,hBDs)及Toll(Toll-like receptors,TLR)样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解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的平衡状况,以及探讨IL-35对OLP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1.OLP患者12例(非糜烂型4例,糜烂型8例)和健康对照13例.无菌提取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PBMCs),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分选出CD4+T细胞后,先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Foxp3与RORγt表达情况;然后通过加入/不加入rIL-35在
目的: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Treg和iTr35细胞的数量及相关因子IL-35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OLP免疫病因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纳入OLP患者35例(网纹型15例,糜烂型20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1.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CD19+、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表达情况.
目的:本研究用人重组的炎性因子刺激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hOMEC),体外建立炎症模型,观察不同炎性因子对hOMEC 人β-防御素(hunman Betadefensins,hBDs)和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表达的影响并通过Toll样受体抑制剂作用于炎性因子刺激后的hOMEC,检测hBD-2、hBD-3 表达的改变,探讨在hOMEC 上炎性因子刺激hBD-
目的:探讨IL-35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口腔扁平苔藓外周血患者40例(非糜烂型20例,糜烂型2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OLP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Ebi3、p35、gp130、IL-12Rβ2、STAT1、STAT4的mRNA 表达水
目的:制备氟康唑-明胶纳米复合支架,并探讨其吸水性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能以及细胞黏附性、生物安全性和抑制白色念珠菌等生物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氟康唑-明胶纳米复合支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貌并用NanoMeasurer 软件统计纤维直径大小;通过溶胀率、体外降解分别测试其吸水性、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氟康唑在不同时间点从支架上的释放情况;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其黏附性;MTT 实验检测其生物安全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DMBA 诱导的金黄仓鼠颊囊癌模型,观察槲皮素作为预防药物对模型动物的作用效果;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蛋白分子对接技术揭示其调控NF-κB 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维生素B1(VitB1)、维生素B12(VitB12)臀部肌肉注射治疗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唾液、味觉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20 名BMS 患者,均予以VitB1 100mg、VitB12 0.5mg臀部肌肉注射,1 次/天,连用10 天,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静息唾液流率(Unstimulated Salivary Fl
目的:探究核因子κB 激酶抑制剂(IKKα)调控的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与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s)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MASPIN 在OPMDs 癌变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和ELISA 分别检测MASPIN、IKKα 和炎性因子TNF-α、IL-6 在OLP、OLK、OSCC 及健康对照(HC)组织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情况;RT-PCR、Western Blot、ELISA
目的: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GI DLBCL)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淋巴瘤,zeste homolog 2(EZH2)与癌症的发病机制有关。然而,在GI DLBCL中并没有对EZH2 进行研究。方法:我们通过免疫组化和Sanger 测序在100 例GI DLBCL 石蜡标本中研究了EZH2 的表达和EZH2 Y641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