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脱位关节闭合复位:关节造影形态对远期髋臼发育不良的预测意义

来源 :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i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3月~2013年6月因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我院接受闭合复位保守治疗,术中均行关节造影指导下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裤固定,至少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进行研究。施行闭合复位前,常规行下肢皮肤牵引,时间为7~14天。全麻后行髋关节造影指导下手法复位:吸入或静脉全麻充分后,患儿仰卧位屈髋外展,行关节造影剂球结膜试验试敏阴性,用#18长针以欧乃派克行内收长肌腱下方入路关节造影。留取复位前骨盆中立位片与复位后屈髋外展位片,分别观察分析影响复位因素及评估复位质量。C型臂透视下向关节内注入造影剂(<1ml),动态观察关节外、内阻挡复位因素及头臼取得同心圆复位的最佳体位。记录股骨头软骨缘与髋臼后壁(坐骨体)关系,测量股骨头覆盖率(位于Perkins线内侧部分股骨头比例)。对复位后Ramzey安全范围狭窄髋关节行内收长肌腱松解。对认为复位可接受髋关节行人类位(双髋屈髋100~110°,外展≤60°位)石膏裤固定。综上所述,认为:1)闭合复位时髋关节头臼关系造影分型及股骨头覆盖率可能是较好的预测治疗后髋臼发育不良的影像学指标;2)闭合复位时关节造影股骨头覆盖率<40%可能需选择其它复位方法。
其他文献
对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本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的Lenke 5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单平面椎弓根螺钉治疗Lenke 5型AIS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冠状面与矢状面平衡,而且可以获得卓越的椎体去旋转效果。单平面螺钉显著的轴状面椎体去旋转矫形能力可能归因于其仅能在矢状面活动而在冠状面固定的特性,因此它可在术中提供强大的旋转杠杆作用。并且,本研究中的患者术后未
脊柱外科医师对于AS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的心肺功能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因为这关系着手术的成功率以及相应的并发症。PSO手术的目的是为了矫正患者脊柱的后凸畸形,同时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以及肺容量大小等,本研究首次证实了AS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心肺功能的改变。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心肺功能的改变是AS后凸畸形患者的健康、生物力学以及日常锻炼和生活的能力的提高,对于他们来说,矫形
回顾2012年3月-2014年8月期间在本院骨科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单节段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患者。并分析了单纯椎间隙塌陷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术中恢复椎间隙高度的重要性,总结了术中椎间隙高度的恢复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对于单纯椎间隙塌陷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在颈椎前路手术中,恢复椎间隙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恢复椎间隙高度能够恢复椎间孔面积,进而解除神经根压迫,改善患者症状。对于重
本院于2004年5月至2013年5月分别采用前路、后路治疗上胸椎结核(胸1-4)患者32例。所有病例均获得至少1.5年的随访(1.5-8年,平均3.2年)。术后随访胸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材料均完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7个月(6-9个月)。通过对32例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发现在病灶清除、神经功能改善、后凸畸形矫正、矫正度丢失、植骨融合率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行脊柱后路手术857例,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根据患者的术前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否吸烟、肌力、是否有免疫功能减退、全身是否有急慢性感染、既往是否有脊柱创伤、脊柱手术史、肥胖),术中因素(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是否输血、植骨情况、硬膜是否破损),术后因素(术前及术后大小便情况、是否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否转入ICU、引流管情况)
本组21例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等内固定方式,术后X线及CT三维重建显示内固定良好,角度深度及位置正确,术中及术后未发现因内固定导致的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所有的骨折脱位等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无内固定发生断棒、断钉和脱钉等情况。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椎间盘突出加重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因髋膝关节疾病为进行初次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入院的患者。本研究对2879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前的患者常规检查血沉和CRP,结果发现在排除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炎性疾病的基础上,血沉和CRP升高对于预测隐匿感染灶的价值于其升高水平有关。当血沉和CRP均正常时,对于排除隐匿感染灶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8.8%;当血沉和CRP升高水平均在正常值的2倍以内时,对于排除隐匿
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于本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共172例。本实验正是IPC与利伐沙班联合使用,当两组中出现静脉血栓时即停用IPC同时按照公斤体重使用治疗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介绍了IPC在骸膝置换围手术期DVT预防中的作用,分析了IPC预防髋膝置换围手术期DVT的风险,总结了IPC使用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以及非手术侧单侧使用IPC的效果。IPC是一种序贯性的从踝至小腿的加压装置,模仿行走式的自
2013年4月-9月择期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患者108例,采用无创的检查方法早期预测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及时给予患者相应治疗,可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D-二聚体作为敏感诊断指标已被广泛研究及应用。它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肝脏疾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重度创伤、高龄患者等,致使假阳性的发生率很高。所以D-二聚体对排除深静脉血栓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但预测
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对收治的91例髋关节疾病患者共99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本设计术中在放置导向器时操作简单方便,耗时短,平均1分钟,与传统手术不借助任何导向器械总耗时基本相同,而且导向器钉入髋臼顶部时,可以当拉钩使用挡开臀肌,便于暴露髋臼。在安装导向器后,其并不影响髋臼挫磨及假体安放操作。但要在清除臼内及臼缘软组织后再安装导向器,否则,导向器会影响关节内及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