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向活性炭电极中添加炭黑(导电材料)制备了超级电容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流放电法研究了活性炭/炭黑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炭黑复合物被网状的粘结剂连接起来。活性炭/炭黑复合物的比容随着扫描速率或放电电流的增加而下降。在较低的扫描速率下,复合物中活性炭含量较高导致其比容较大。
【机 构】
:
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煤的洁净转化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马鞍山 243002 安徽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向活性炭电极中添加炭黑(导电材料)制备了超级电容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流放电法研究了活性炭/炭黑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炭黑复合物被网状的粘结剂连接起来。活性炭/炭黑复合物的比容随着扫描速率或放电电流的增加而下降。在较低的扫描速率下,复合物中活性炭含量较高导致其比容较大。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难熔化合物掺杂C/C复合材料进行了原位三点弯曲测试,在线观测了裂纹的扩展模式和缺陷的演化规律,并结合OM、 SEM和TEM所表征的微观结构,揭示了材料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难熔化合物掺杂C/C复合材料的断裂以"弱界面断裂"为主,裂纹优先在基体炭、碳布层间及纤维束搭接处等薄弱环节中产生,成为材料的初始破坏面,随着载荷的增加,裂纹沿着薄弱界面进行扩展,形成贯穿性的大裂纹,并导致
采用真空感应炉将针状焦(NC)、普通石油焦(PC)、中间相沥青炭微球(MCMB)、无烟煤(ANT)和PAN基炭纤维(PAN-CF)在最高热处理温度(HTTmax)为1500℃~3000℃的范围内进行了高温热处理;通过XRD分析测定了上述热处理试样中石墨微晶的各项结构参数(d002、L00、L100)。实验结果表明:在石墨化过程中石墨微晶的长大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碳六元环网平面的长大和碳六元环网平面
利用氧化处理和溶剂处理两种预处理方法对中间相沥青颗粒进行了改性,通过对比中间相沥青颗粒自由炭化形成的炭材料与两种预处理中间相沥青颗粒炭化后获得到炭材料的形貌、内部结构差异,分析了预处理对中间相沥青基炭材料结构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预处理方式都可以有效减少中间相沥青中的轻组分含量,从而使其在炭化过程中不发生熔融变形;但中间相沥青预处理后,炭微晶在炭化过程中的发育受到了阻碍。小分子组分"根除"式溶剂
采用炭素材料:石墨化软毡、长丝炭纤维和炭片作为发热体,装入石英玻璃管内,抽真空并通入惰性气体通电加热,用作室内取暖器和浴室加热器,具有快速加热、节约能源和红外保健理疗作用,由于该系列取暖器的显著特点很快风靡国内外。作为国内第一个研制、生产和推广炭素发热管取暖器的厂家,经历了石墨毡、长丝炭纤维以及硬态炭片各种炭素发热体的发展阶段,在研制、生产和推广应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总结了这方面的内容进行
碳基材料的烧蚀热性能测定一定选用较为适合的试验设备进行。本文描述了适合碳基材料热性能考核的试验设备-等离子电弧加热器的试验原理、类型以及试验技术等,并对非定常加热的试验技术-电弧加热器轨道模拟技术进行了介绍,为日新月异发展的碳基材料热性能的考核指出了较为理想的方向,为我国材料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材料高温性能的考核方法。
泡沫炭硬质隔热材料是泡沫炭的一种具体应用,本文简述了硬质泡沫炭硬质隔热材料的生产工艺,结合实际应用数据,分析了该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采用大气开放式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AP-MOCVD),以二茂铁为前驱体,在炭纤维表面制备Fe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分析了Fe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系统考察了沉积温度,氢气流量,前驱体升华速率对Fe薄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氢气或者氢气流量过高(达到200sccm)均不能获得结构均一的薄膜。前驱体升华速率过高,会使铁薄膜生长过快且表面粗糙。此外,膜表面会产生灰分。因此,优化
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掺杂不同含量的纳米碳化硅颗粒后发泡得到掺杂泡沫炭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下液态硅的渗透反应制得具有较高抗弯强度和良好抗氧化性能的碳化硅泡沫.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所得碳化硅泡沫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了碳化硅泡沫的抗弯强度和体积密度,采用热重分析对碳化硅泡沫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估.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纳米碳化硅颗粒的添加能够显著降低所得碳化硅
包括炭纤维、石墨及其复合材料等在内的炭材料有着突出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稳定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炭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与研究,介绍了部分炭材料医用制品如人造心脏瓣膜、生体修补膜、人造器官、医疗器械等,以及炭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动态和趋势。
以两种现役血液灌流器吸附材料(活性炭及大孔吸附树脂)为比较对象,研究了三种不同形态的碳纳米管(MWCNTs、 SWCNTs和ACNTs)对典型中、小分子毒素(以肌酐、VB12为代表)的吸附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对小分子物质肌酐而言,MWCNTs与活性炭吸附效果相当,均优于其他吸附材料;对中分子物质VB12而言,SWCNTs吸附性能最优,是MWCNTs的2倍左右;在初始浓度C0均为100mg·L-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