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根据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症、恶心和呕吐症和成人反刍综合征.中医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呕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房山区史家营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出 处】
: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根据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症、恶心和呕吐症和成人反刍综合征.中医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呕吐"、"胃反"等范畴.发病机制与胃肠运动功能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常见中医病机与脾胃不和、肝胃不和、肝脾不和、饮食积滞、脾虚湿困、胃阴亏虚有关,证型分布常见肝郁脾虚、肝郁气滞等,故脾虚、肝郁为功能性胃肠病的主要病机.本文主要总结了近5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近5年临床研究中,主要辩证及处方为:脾虚气滞证,以香砂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厚朴温中汤合黄芪建中汤为主方;脾胃湿热证,以连朴饮为主方,或以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肝胃不和证,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证,以化肝煎,或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肝郁脾虚证: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脾胃虚寒证,以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或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药物对照组多选用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等,亦有选用安慰剂做对照组,亦仅治疗前后疗效对照分析,随机、双盲研究较少,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中医药治疗是通过何种病生理途径获得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胃镜象和病理象特点,探讨CAG中医证型与胃镜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从而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微观依据.
近年来,几个研究小组已经证明NGF是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中的可能因素.该研究的目的;分析在肥大细胞大量的脱粒过程中NGF水平如何变化,即模仿过敏反应.在此研究之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肝都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0工,并与40例只采用中药治疗、40例西药对照组比较,总疗程均为3
目的:建立柱前异硫氰酸苯酯(PITC)衍生HPLC-DAD法同时测定茺蔚子药材中多种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游离氨基酸,6mol·L-1盐酸水解茺蔚子蛋白,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流行病学的临床资料.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电子数据库,
目的:糖类食品均具有补气的功效.本文用高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C3H10T1/2细胞的作用研究及这一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用添加不同浓度
目的:以正交试验法筛选清开灵温敏眼用凝胶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溶蚀性.方法:以泊洛沙姆407 (P407)、泊洛沙姆188 (P188)和丙二醇为基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样品的相变温
文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进行了分析,指出定义的更新更注重影像学改变,传统观点认为TIA是良性,可逆性脑缺血综合征,复发风险低于脑梗死。然而流行病学表明,TIA患者早期发生卒
动物模型是研究NASH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外用于科学研究的NASH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两类,即营养、药物或毒物等环境因素诱发模型和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诱发模型[1-3],其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在证候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本文介绍了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了其证候分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