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光谱仪激发源增强效应研究与进展

来源 :2008年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辉光放电(GD)光谱仪及其激发源的结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射频辉光放电与低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联用增强激发源的结构、原理。设计的GD-ICP增强光源在200 Pa氩气氛围下工作,GD溅射部分用60W/13.56MHz供能,ICP增强部分用300W/13.56MHz供能,实际测试锌合金标样中Al(Ⅰ)-396.1 nm的光谱信号,加ICP增强后的光谱信号强度是仅用GD激发时的2~3倍。
其他文献
对引起5台220kV变压器绝缘油介损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成功地对介损异常的变压器绝缘油进行了现场处理。
全文通过常规与非常规化学、电气试验手段,对国产GIS SF6 CT气室中闪络故障前后固体粉末、气体成分及CT气室内的化工材料进行全方位排查性试验,证明,频繁发生的闪络故障为内置式CT气室内的丁腈橡胶板,其橡胶中未胶链好的零价态腐蚀性硫与气室内触头等镀银件反应形成硫化银,硫化银在电磁场作用下,在气室内移动并形成导电通道,引起CT气室闪络击穿。GIS SF6 CT气室内化工材料测评与质量监控缺少相应的
操作真空开关时引起的过电压严重影响了真空开关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分析真空开关在切断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时的物理过程,详细说明了截流过电压和重燃过电压形成的机理,探讨了抑制过电压的具体措施。并结合ATP软件对开断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情况下过电压的产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安装RC过电压吸收器和氧化锌避雷器能够有效地限制真空开关操作过电压幅值,减缓过电压的上升陡度,减少重燃次数。
基于目前110kV、220kV变压器中性点保护用棒-棒间隙电极分体装设,存在距离调节不准、放电电压不稳定等固有缺陷,本文提出了研制一种新型复合间隙的设想。根据间隙保护原则,确定了间隙的技术条件,设计了复合间隙的结构;通过对Ф14-75和Ф 20-45羊角间隙进行工频和雷电冲击放电试验,确定了复合间隙采用Ф14-75°羊角电极和间隙距离;由工频电弧试验考核了羊角间隙和棒间隙的耐弧性能,结果表明羊角间
在某工程中塔位移动后,实测到某铁塔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大于规程要求值,对此进行分析计算,采用既经济又简单实用的水平方框和垂直接地极相结合的复合接地装置,解决工程中因接地装置敷设场地小而使工频接地电阻不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
国外运行经验表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在总的跳闸率占较大比重,且绕击跳闸率远大于反击跳闸率。本文基于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理论建立了雷电屏蔽的先导发展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拟建立的云广±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地面倾角的增加、保护角的增加,线路屏蔽失效率明显增加,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好采用负保护角运行。
本文基于特高压输电系统对深度降低操作过电压水平的迫切需求和操作过电压常规限制方法在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不足,首次提出了操作过电压柔性限制方法的概念,对柔性限制方法中金属氧化物可控避雷器(简称可控避雷器)的原理进行了阐述。以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例,对采用可控避雷器降低操作过电压的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断路器无合闸电阻的情况下,仅用可控避雷器亦
为取得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设计依据,结合晋东南至荆门百万伏级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进行了交流变电设备的相间操作冲击电压特性研究。采用两台电压分别为5400kV 和3000kV的冲击电压发生器联合进行相间试验,通过适当调整时延实现相间试验时两台冲击同步。试验采用升降法获得5~9m距离的环、管型母线、四分裂导线相间操作冲击电压放电特性曲线,通过计算得到其相间操作冲击的间隙系数k,并分析电压分配系数α
ZnO避雷器式故障限流器有望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会使接地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改变,造成继电器的不正确动作;另外故障过渡电阻对接地距离保护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为了消除这两方面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在不改变继电器阻抗圆特性前提下的一种距离保护补偿算法,并将ZnO避雷器式故障限流器的暂态模型串入线路得到了单端电源系统和双侧电源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复合序网。用PSCAD/EMTDC软件得到的仿真结
本文采用Fe粉、Al粉及TiC硬质颗粒等的混合粉料,利用火焰喷涂加感应重熔的方法得到TiC增强Fe-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涂层中TiC颗粒含量为15%(质量分数)。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涂层中出现了TiC增强Fe-Al金属间化合物区,TiC硬质颗粒在Fe-Al金属间化合物中呈短线状分布,并用维氏硬度计测得复合涂层的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