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泄漏扩散危害性分析

来源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氯为压力液化气体,发生泄漏事故后生成有毒蒸气云,密集在泄漏源周围,随后由于环境温度、地形、风力和湍流等因素的影响产生飘移、扩散,范围变大,浓度减小。液化氯气为高毒物质,在储运及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后,将对人体的生命及身体健康产生威胁。通过确定评价因子,选取典型的泄漏事故情景,选择毒物扩散模式,计算不同风向和风速条件下毒物扩散的浓度,根据一定的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确定不同的危害级别的影响范围。
其他文献
企业听力保护计划是针对企业作业环境中的高噪声作业场所和操作岗位而制定的一系列保护作业人员免遭噪声危害的方法或方案的总称。制定听力保护计划是企业听力保护计划实施与管理的前提。而企业听力保护计划的实施与管理是保证听力保护计划效果的核心环节。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制定听力保护计划,通过建立听力保护计划执行组织机构,合理设置岗位,长期持续地执行听力保护计划,保证听力保护计划得到正确而有效地实施,并结合相
尘肺病康复工程是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所倡导和实施的一项尘肺病防治的系统工程。在一级预防方面,采用搭建企业交流的平台,呼吁企业重视作业场所防尘降尘,编写《尘肺病防治读本》等多种手段,向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者普及防护知识;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应用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控制尘肺技术和加强综合康复治疗,延缓尘肺晋级时间和预防尘肺合并症,进行二级、三级预防干预。5年来,基金会已在全国9省市设立了15家定点医院,共
简单介绍了露天矿山运行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别为爆炸伤害,边坡失稳,尾矿库溃坝,运输事故,高处坠落,触电伤害,物体打击.粉尘危害,噪声与振动。在矿山运行过程中,如果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防范不周或失去控制,就可能发展为事故,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和矿产资源严重浪费,制约露天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掌握危险、有害因素发展为事故的规律,为制定减少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相应对
分析了液化石油气罐区的主要危险性及其特点,针对主要危险事故类型:蒸气云爆炸(UVCE)、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BLEVE),利用灾害定量评价技术和数学模型对其危险性进行了定量模拟评价,确定了其火灾、爆炸事故的严重度、伤害范围等;并提出了相应的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首先从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安全现状论述了对罐区进行安全分析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化工罐区是一种典型的人一机系统,系统运行状况受到人一机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基于人的和机的因素,分析了发生泄漏事故的基本原因;从氯气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毒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氯气泄漏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力求为抢险救援人员进行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基本技术支持。
2008年1、2月我国南方遭受了严重的冰雪灾害,对春运、经济发展和公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对冰雪灾害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将灾害链式理论分析和事故树分析两种方法,引入到冰雪灾害的动态演化与控制之中。从冰雪灾害产生原因入手。以对农业、电力系统、公路运输和生态环境、供水系统和通讯系统6个方面进行了动态分析,建立输电线路破坏的事故树和灾害产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控制措施。从而对此次冰雪灾害无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化学品导致的全球性环境和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全球性的化学品安全和环境无害化管理趋势不断加强。通过分析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差距,提出实现我国化学品科学健全管理的措施建议。
二维条形码在人机对话过程中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安全生产培训系统引入二维条形码是符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潮流,对提高安全培训系统的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制作证件过程中还可以为国家每年节约100~200万元的开支(按30万量计算)。目前特种作业的操作证采用的是IC卡的形式(成本高,读写要求高,易破损),随着创建节约型国家和城市的形势越来越迫切,二维条形码取代IC卡将成为可能,现
日本的注册劳动安全卫生顾问制度伴随着该国《劳动安全卫生法》的诞生而诞生,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在立法及制度建设、考试管理、注册管理、组织管理特别是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水平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该制度与我国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在职能界定、资质取得、考试管理、注册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笔者对其进行概要介绍和特点分析,并结合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建设与发展
通过北京、上海、广州铁路局和青藏铁路公司进藏列车车内空气环境试验,研究了高原旅客列车富氧技术务件,对车厢内弥漫性供氧浓度进行实测评价。比较分析海拔高度、线路高差对列车供氧条件的影响。应用控制体积法氧量平衡原理推导提出了单纯弥漫性供氧车内最小供氧量估算公式,研究在海拔3000—4000m、4000~5000m高度状况下高原列车富氧环境标准值,提出采用基本标准和舒适性标准解决列车富氧问题的基本思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