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张爱琴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人体正气虚弱,肝郁脾虚,心神失养有关,治宜疏肝健脾,养心安神.用药勿攻伐太过,提倡用药宜平和,注重用药顺从季节特点.
【机 构】
: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肿瘤医院名中医馆
【出 处】
:
2017年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肿瘤专委会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琴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人体正气虚弱,肝郁脾虚,心神失养有关,治宜疏肝健脾,养心安神.用药勿攻伐太过,提倡用药宜平和,注重用药顺从季节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黄枇烟”吸入对小鼠肺癌细胞凋亡以及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肺癌模型,分为模型组、“黄枇烟”吸入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记录胸腺指数、脾指数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黄枇烟”吸入高剂量组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P<0.05),但不及顺铂组(P<0.01).免疫功能方面,“黄枇烟”吸入低、高剂量组均可以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P<0.05)
晚期肺癌中医治疗思路多样,方法多变,其临床用药指导原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基于肺的中医生理病理特点,结合肿瘤本身的疾病规律,开展临床研究,并尝试探索晚期肺癌的中医治疗策略.
细胞自噬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正常生命现象.它可以通过降解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或损坏的蛋白质等来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从而提高细胞的环境适应能力.近年来细胞自噬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目前中医药领域对细胞自噬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与中医理论“气虚痰瘀”、“肝主疏泄”等有着密切关系.且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细胞自噬水平有着调节作用.因此本文将概述细胞自噬的发生发展机制,并重点探讨细胞自噬
目的:分析吴良村辨治肝细胞癌用药规律.方法:纳入吴良村门诊肝癌199例706诊次,采集临床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对药物频数、类别、性味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50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共用药203种,累计用药频数12661次,频数最高者为枸杞子,其次为三叶青、茯苓、鸡内金等;类别频数最高者为清热药,其次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等;用药性味以甘、寒、苦、平为主;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0类,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采用西医护肝、抑酸护胃、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介入、消融等治疗.治疗组56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在治疗前、第4周、第12周评价疗效(肝功能相关指标、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结果: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在治疗第12周明显低于
目的:观察中药抑肺饮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研究其对细胞EMT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顺铂组、抑肺饮联合顺铂组、抑肺饮高剂量组、抑肺饮中剂量组和抑肺饮低剂量组,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给药15天后脱颈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并称重,计算各组抑瘤率.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核心有效处方的数据挖掘方法,以期总结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并揭示其内在的组方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处方药物,建立处方数据库,寻找潜在的有效处方,统计分析常用中药用药频率及药物协同关系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31首处方,根据数据挖掘统计结果显示得到3个潜在的对患者生存期获益的处方,治疗肺癌的首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Ⅰ抑制人肺癌NCI-H661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WST-1法测定重楼皂苷Ⅰ对NCI-H66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LDH释放试验测定该药对NCI-H661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TUNEL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该药对NCI-H66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重楼皂苷Ⅰ抑制NCI-H661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与时间依赖性;该药随剂量的增加而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该药可诱导细胞凋亡,呈现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肺癌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总结、分析相关文献料.结果:中医药既可以直接抗肿瘤,也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等方法,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而间接起到抗肿瘤的效果.结论:化疗后辅以中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左、右半结肠癌可视为两种不同疾病.本文对于不同部位结肠癌的胚胎起源、解剖结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治疗研究现状、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差异进行了总结.中医方面结肠癌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虚亏虚、热毒蕴结、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治则通常有健脾益肾、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症状及好发人群不同,中医证型分布可能也存在差异.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关于左右半结肠癌在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