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西部大陆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自北向南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及青藏高原组成,并依次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及喜马拉雅山所界定.结合地质与其它地球物理资料,中国西部大陆人工爆破地震测深结果的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大陆可划分为新疆地块、青藏地块及川滇构造带等三个一级构造单位,每个一级构造单元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次级构造单元,且各构造单元各具其特征.
【机 构】
: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桂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部大陆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自北向南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及青藏高原组成,并依次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及喜马拉雅山所界定.结合地质与其它地球物理资料,中国西部大陆人工爆破地震测深结果的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大陆可划分为新疆地块、青藏地块及川滇构造带等三个一级构造单位,每个一级构造单元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次级构造单元,且各构造单元各具其特征.
其他文献
由于电磁噪声及人文干扰的存在,观测到的电磁信号往往发生强烈的波动.采用经典的谱分析方法,阻抗估算将发生偏畸,严重影响后续处理研究.本文从脉冲类噪声的特点出发,引入小波分析理论,研究了在小波域中消除脉冲类噪声的新方法.
频谱分析在核爆与地震识别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频谱分析方法是稳态方法,即使采用盖博(Gabor)变换,也因时—频窗口形态不变,使得分辨率较低.地震信号是一种非线性非稳态信号,因此我们这里采用非稳态的小波包变换分析方法,提取核爆与地震事件频谱识别新的判据.
本文利用S变换的特性对核爆和地震资料的分析,以及对青海省共和M=6.8地震的研究,给出了S变换应用于地震破裂过程研究的实例.
突发特大暴雨的预报难度较大。通过对2007年8月6日河南中部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发现,特大暴雨是在高空急流有利配置形成“抽吸”现象以及动量下传导致中高层干空气平流、副高增强引发低层暖湿气流北上的形势下产生的,高低空急流脉动扰动引发对流产生强降水。地面中尺度辐合中心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中尺度对流云团汇聚发展。湿位涡对局地突发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有指示意义。卫星、新一代雷达在局地突发特大暴雨的监
本文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卫星、探空、天气图、乡镇雨量等资料对2006年6月2日发生在河南省北部、西部和中部、以雷雨大风为主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此次强对流风暴在基本反射率和组合反射率图上,均表现为多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强对流回波单体组成长80km-400km、宽40km的NE—SW向中β对流回波带,即飑线;2.强对流风暴在发展旺盛期间,其前沿有雷暴出流边界,也即由
本文利用许昌1999~2006年的逐日电力负荷和气象数据,分析了电力负荷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综合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着重考虑天气因素和前期电力指标对电力负荷的影响,确定了一种有效的电力系统短期预测方法。用1999~2005年的逐日资料进行训练建模,用2006的资料做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对于电力负荷预测的趋势预测较好。
本文分析了2007年7月29日-30日两次系统性连续暴雨过程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总结提出:大片层状云回波中镶嵌的对流单体或弯曲带状强回波是暴雨过程的主要回波特征,带状回波拐点处是最大降水中心;速度声可以识别出降立区的流场特征,逆风区的存在对应着暴雨中心。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天气图、雷达、乡镇雨量等资料,对2007年7月28-31日发生在河南西部、北京一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以及暴雨产生并维持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并对暴雨的一些物理量及特征进行了剖析,加深了对此次暴雨产生机制的认识,为今后的预报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2001年赵娟、韩延本等在研究引潮力速度变化对台湾地区地震的触发作用进发现,引潮力东西向水平分量变化率最大值前后2天及最小值后一天共6天时段内易发生大震.为什么要反的极值会得到对地震都起有触发的同样效果呢?本文拟讨论它的物理原因.
在地表起伏剧烈、山前地区,表层速度横向变化大,确定正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是得到高质量叠加地震剖面的关键.常用的确定近地表速度的方法为走时层析反演方法,该方法依据地震正演走时与实际地震记录的初至时间反演出近地表速度.Reshef和Kosloff(1986)等采用有限差分程函方程来计算初至旅行时,Saito(1989)等利用最短路径原理计算炮点与检波点之间的旅行时.当存在低速体或高速体时,射线分布有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