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首先,采用旋转EOF 方法,将浙江梅汛期和汛期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分别划分为浙北北部区、浙东南区、浙西南区、浙中东区和浙北区、浙东南区、浙西南区,将分区内站点的雨量数据进行平均,得到各个分区的平均雨量时间序列。然后,对NCEP 月平均常规再分析场和导出场分别进行2~6 个月累加距平处理,得到3000 个初始因子场。利用REOF 中得到的各个分区平均雨量时间序列对初始因子场进行全球相关普查(要求初始因子
【机 构】
:
浙江省气象台,浙江 杭州 310017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7
【出 处】
: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采用旋转EOF 方法,将浙江梅汛期和汛期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分别划分为浙北北部区、浙东南区、浙西南区、浙中东区和浙北区、浙东南区、浙西南区,将分区内站点的雨量数据进行平均,得到各个分区的平均雨量时间序列。然后,对NCEP 月平均常规再分析场和导出场分别进行2~6 个月累加距平处理,得到3000 个初始因子场。利用REOF 中得到的各个分区平均雨量时间序列对初始因子场进行全球相关普查(要求初始因子场的时间不能早于预报对象前一年6 月份),然后对高相关区取4×6 或3×8 网格区;将这些高相关区与各个预报目标场分区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取1~2 对显著相关的典型变量,共得到近100000 对典型相关变量,将所选的典型相关变量与分区内单站的雨量时间序列进行单点相关,相关系数在0.5 以上的进入单站预报因子库备用。最后,以各个分区得到典型相关变量为预报因子,梅汛期和汛期38 站雨量的时间序列为预报目标,选取其中12 个典型变量作为预报方程的初选因子,在这12 个因子范围之内根据因子差异法任意选取7 个因子,构建浙江省梅汛期和汛期雨量BP 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模型对2003~2005 年进行试报,要求这3 年的预报正确,单站一般有数十个通过此条件的预报模型,将这些预报进行简单平均,形成集合预报。对2006~2009 年梅汛期和汛期的降水进行试报,显示最佳的预报方案4 年平均ps 评分分别达到69 和84 分,比较好的预报出降水趋势。随后对预报因子空间进行分析表明(1)NCEP 导出资料在汛期降水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2)梅汛期和汛期因子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五个集中区,其中四个区分别与 ENSO、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等大气活动中心相对应;(3)较长时段的汛期雨量预报需要考虑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因子影响。(4)大气能量收支因子对短期气候预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利用高碑店新、旧站址2010 年1 、4 、7 三个月的气温对比观测资料,分析新旧站气温差异。结果表明:高碑店新站址与旧站址的气温存在明显差异,新站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均比旧站偏低。就各月平均状况而言,1 月偏低最明显,4 月次之,7 月偏低程度最小;对三种温度统计值来说,月平均最低温度偏低明显,月平均温度次之,月平均最高温度偏低程度最小。新站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低于旧站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丰富的气候资源适宜发展水稻生产,成为我国双季水稻主产区之一.由于广西地理地形环境复杂和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造成广西复杂多变的气候,导致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出现,低温冷害尤其是寒露风天气已成为广西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用GIS 技术和气候资源细网格模拟分析方法对广西晚稻低温冷害开展灾害区划研究,对科学制定水稻防灾减灾对策、促进粮食丰产稳产和农
利用1990~2008 年月报表结冰资料和冰冻灾情记录分析了近19 年来12 次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的低温冻害过程,将其分为干冻害型、湿冻害型和混合冻害型过程,并选出其中三次有代表性的低温冻害过程,分析各类型的温度和天气变化特点,提出相应的农业防御措施。
对桂北地区雁山气温等气候要素与楝树5 个物候期的多年同步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桂林雁山近34 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1997 年以来增温特明显,在增温过程中以春季增温为主,冬季和秋季增温次之,夏季呈弱降温趋势;(2)近10 年来雁山楝树展叶盛期、开花盛期表现为一致的提前趋势,叶全变色期和落叶始期表现推迟的趋势,整个绿叶期延长,果成熟期表现推迟;(3)2 月平均气温(T2
利用1960~2007 年华北地区81 站月降水资料、NCEP/NCAR 再分析高度场、风场、湿度场、海温场(1X1)等资料,研究了华北地区4 月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4 月份降水多雨年,东亚上空为位势高度正异常即异常反气旋环流,它使东亚大槽位置偏东,这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南风异常增强,给华北地区带来较为充沛的水汽,而随高度上升向西略倾斜的正异常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结果、NCEP/ NCAR 再分析资料和陕西40 个站观测资料, 通过计算相关的方法,寻求既是动力模式预报的高技巧区又是实际大气对预报量影响的关键区域,把满足两个条件的公共区域中的动力延伸预报格点值作为预测因子,利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月降水预测模型,对2006-2009 预测效果的分析发现,这种方法对陕西降水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关中、陕南预报效果比陕北好,在降水多的月份预
为了寻找影响陕西省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前期强信号,应用陕西省1959—2003年36个气象代表站汛期(6-9 月)降水量标准化资料,进行经验正交EOF分解。前3个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分别为:46.5%,15.5%,8.3%,累计占总方差贡献的70.3%。前3个特征向量的的分布特点基本概括了陕西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典型分布场。第1特征向量为全省为一致的正值,它反映了陕西省汛期降水量多年平均基本气候状况,说
平流层极涡变化对对流层天气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形态和位置的极涡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差异。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义了极涡偏转指数,挑选极涡偏向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个例,通过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极涡最大偏转前的行星波1波和2波波动振幅、位相和E-P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极涡向欧亚大陆偏转过程中,1波波动振幅明显增大,波峰由东半球向西半球偏移,垂直方向上波动向东倾斜;2波波动振幅相
本工作依据天体信息的地球转速变化,分析研究了大气环流的变化与地球转速的关系,其中地球转速的变化又涉及地球极移和章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对流层上层温度降低的事实(超低温)与极端天气的关系,尝试了长期天气变化的趋向而涉及了主要灾害天气发生发展的可能性,经多年实践检验,基本上体现了主要天气现象发生发展的动向,特别是异常低温、暴雨、汛期降水量的主要变化趋向。为此,我局近年来的天气分析预测中逐步将此方
通过分析发现:亚欧大陆冬季存在明显的经向热力差异,这种热力变化特征与东亚冬季风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即热力差异越大(小),则东亚冬季风越强(弱)。在经向热力差异异常发生的同时,洋面热力状况也显著不同,从而导致东亚地区不同区域间海陆热力对比发生变化,引起降水分布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