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采用人羊膜进行脱细胞,粉碎,均质处理,制备得到一种可注射的美容填充剂,可用于面部皱纹及褶皱的修复.本文对其长期皮下填充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植入模型,按照点状注射的方式,将脱细胞羊膜微粒注射至大鼠背部脊柱两侧的真皮组织的深层及皮下组织浅层部位,每只大鼠注射2点,每点注射量为0.5mL,共注射30只大鼠.在注射后1周,2周,4周,8周,12周,16周,24周,32周,40周
【机 构】
:
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西安市长乐西路145号 710032 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人羊膜进行脱细胞,粉碎,均质处理,制备得到一种可注射的美容填充剂,可用于面部皱纹及褶皱的修复.本文对其长期皮下填充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植入模型,按照点状注射的方式,将脱细胞羊膜微粒注射至大鼠背部脊柱两侧的真皮组织的深层及皮下组织浅层部位,每只大鼠注射2点,每点注射量为0.5mL,共注射30只大鼠.在注射后1周,2周,4周,8周,12周,16周,24周,32周,40周,52周后将大鼠处死取材,每个时间点取材3只大鼠.取材前观察注射部位大体隆起情况,再小心剪开注射部位周围皮肤组织,拍照记录真皮深层或皮下浅层注射的材料形态,最后将材料及周围皮肤组织剪下进行常规HE染色检测,评价材料的炎症反应及降解情况.
结果:各大鼠饲养期间健康状态良好,通过各时间点取材前观察及取材后的组织学检测,证实脱细胞羊膜微粒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注射部位无红肿,溃烂等短期急性不良反应,未出现长期肉芽肿等长期慢性不良反应。脱细胞羊膜微粒可在大鼠皮下植入52周仍保持一定的隆起修复效果,材料仍有较多剩余,具有良好的体内抗降解能力。
结论:脱细胞羊膜微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长期修复效果,在美容注射除皱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尚需补充评价脱细胞羊膜微粒的免疫原性实验。
其他文献
构建适合种子细胞生长分化及功能表达的生长条件及生存微环境是组织修复材料设计、制备的关键,相对人工合成材料,天然细胞外基质具备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粘连蛋白、弹性蛋白和大分子的蛋白聚糖等,以及与体内微环境相似的三维结构和柔韧性,在组织再生方面具备很大的优势.尝试借助材料技术手段,利用细胞在水凝胶体系中的生长特性,在体外构建出类似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材料,使之成为具备
目的: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自体皮肤移植皮源不足和异体皮肤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给患者的救治带来了极大不便.聚合物基人工皮肤具有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快速有效保护伤口的重要方法.尝试制备多孔硅橡胶薄膜做为人工皮肤,防止体液的过度流失和外界细菌的感染,进而促进伤口的愈合.方法:利用溶剂挥发诱导相分离法制备厚度和孔径可调的多孔硅橡胶膜.对多孔硅橡胶薄膜的孔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微球为基质,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将KGM微球活化,将胶原蛋白覆层到微球上并对胶原层进行交联,制备覆层均匀、稳定的微载体.考察偶联条件对胶原层的影响以及微载体细胞培养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直径为160-212μm、粒径均一的KGM微球为基质,采用具有无抗原性、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的胶原蛋白进行覆层微球,建立两步偶联蛋白的微载体制备方法,系统考察了各因素对微载体制备的
目的:本项目通过在脱细胞角膜基质(ACM)上复合羊膜上皮细胞(AEC)制备成具有天然角膜类似结构功能的组织工程角膜,用于角膜移植以达到支架材料与植床良好整合,并有效抑制角膜血管化,瘢痕化,达到长期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方法:通过在ACM上皮面分三次接种AE细胞,再经4天器官培养,使AEC细胞在ACM上形成5-6层类似正常角膜上皮层的细胞层.将构建成功的组织工程角膜TEC和ACM分别于兔眼表进行板层移
目的:理想的椎体融合器应具有完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采用异体支架材料,研制一种新型腰椎融合器,解决现有腰椎融合器力学强度不足、融合效果不佳等问题.方法:取异体皮质骨,加工成弹头形或方形的植骨块,植骨块设有器械夹持部位和具有填充口的中空腔室,器械夹持部位位于植骨块的一端,植骨块的一组相对的侧面相平行,另一组相对的侧面具有一定的夹角,最后经脱脂脱蛋白等步骤去除抗原,得到新型腰椎融合器.按照国际通行标
目的:骨缺损伴随的相关感染(如慢性骨髓炎等)在临床上相当普遍,治疗也颇为棘手;本研究针对骨科临床上存在的这类问题,设计了万古霉素复合硫酸钙/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材料为多孔结构,可自固化成型,局部释放药物,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修复骨缺损.方法: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α型半水硫酸钙,结晶水含量在6%左右,体外模拟生物矿化过程制备了矿化胶原材料,进一步将α型半水硫酸钙、矿化胶原、药物万古霉素进行复合,制备一
目的:应用BMSCs构建的软骨组织经体内长期移植后逐渐出现血管侵入、矿化、形成骨组织.本研究观察了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hM-I BMSCs体内构建软骨血管化的作用,为改善和提高BMSCs来源的软骨组织的表型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RT-PCR的方法比较ChM-I基因在BMSCs和关节软骨细胞之间的表达差异.用RT-PCR的方法从兔的关节软骨组织中获得ChM-I基因克隆并构建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
目的:评估PKH26标记技术结合活体成像系统在组织工程椎间盘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山羊椎间盘中分离髓核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获取原代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传代获取P1代髓核细胞,按照说明书对P1代髓核细胞进行PKH26荧光标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后的细胞荧光强度,并进行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台盼蓝染色比较标记前后细胞活性,MTT法检测标记前后细胞增殖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原代贴壁培养的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与其乳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细胞表型的差异,为后续研究生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细胞源.方法:通过传代粗略比较两组细胞的形貌、增殖能力,借助流式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两组细胞表型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流式细胞技术鉴定SD大鼠原代培养的第七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乳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的CD71、CD44、CD90、CD45的阳性表达是一致的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 aggrecanases后的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软骨提供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正常的软骨细胞以及aggrecanase-1,2受抑制软骨细胞分别作为种子细胞,将之复合到壳聚糖/明胶材料上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常规HE、甲苯胺蓝、番红O、Masson三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观察以及RT-PCR等方法检测在培养的过程中蛋白多糖以及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