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全国腹腔镜外科手术演示会暨国际妇科内镜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IdE)与开腹TME手术治疗直肠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别。 方法:分析43例腹腔镜和50例传统开腹治疗直肠癌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 结果:腹腔镜治疗组较传统开腹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占优势。在术中损伤、吻合口瘘、术后性功能保护、排尿功能障碍、局部复发和切口转移上与传统开腹组均无明显差别。 结论:腹腔镜TME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同传统开腹术,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较开腹手术良好。
其他文献
骼动脉瘤常与腹主动脉瘤合并出现,不伴有腹主动脉瘤的孤立性骼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aneurysm,IIAA)临床上少见,发病率为0.03%,在动脉瘤疾病中所占比例<2%,破裂率为14%-70%,包括骼总动脉瘤、骼内动脉瘤和骼外动脉瘤,发病部位多数在髂总动脉。本文介绍了五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浅谈了取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表现及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及相比较的30例正常对照人群.测定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白介素-β、白介素-10、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60.P
目的:随着血管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内皮祖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我们设计本试验来立体观察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同时对模型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细胞培养后有何生物学作用。方法:取大鼠骨髓.分离出内皮祖细胞.观察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对培养的内皮祖细胞进行表面标记和功能检测.同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内皮祖细胞在以l型胶原为主的三维基质
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yDisease,PAD)是全身动脉硬化的结果之一,主要累及老年人,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往往同时伴发有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疾病,也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凶素和致死原因。本文将重点介绍腹股沟韧带下血管介入治疗的状况。
目的:探讨经人工血管径路的血管腔内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17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患者,16例吻合口狭窄,lO例伴有流人道或流出道狭窄。局麻下,16例在人造血管取栓后行血管腔内治疗,1例直接穿刺人工血管行血管腔内治疗,观察转流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 14例远端吻合口,1例近端吻合口各置入支架1枚,8例行胭动脉,胫后或胫前动脉球囊扩张术,随访时间为1-35个月,平均为12士4个月;2例下肢缺血加重,
目的:探讨微波血管腔内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初步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42(47条肢体)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按CEAP分期(C2 9条肢体,C3 12条肢体,C4 19条肢体.C5-C6 7条肢体)及静脉造影结果,分别采用:①单纯微波血管腔内治疗;②微波血管腔内治疗联合交通静脉离断术;③微波血管腔内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类风湿性拇趾外翻畸形及其他足趾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对7名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明确并伴有轻重不等的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畸形的患者进行矫形手术,共11足,4例为双足,其中3例类风湿前足畸形严重,一名畸形相对较轻;3例为单足,其中2例畸形严重。病人年龄51~69岁,平均60岁,患者均为女性。根据畸形程度及病人年龄,选择手术方式,其中三例严重类风湿足畸形患者(6足)
肌腱病的全称为“肌腱的过度使用性损伤”(overuse injury),经常发生于运动员。这种损伤大约占到运动性损伤的一半。关于肌腱的过度使用性损伤,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命名,包括:腱炎(tendinitis)、腱围炎(paratendinitis)、腱病(tendinopathy,tendon disorder)、腱退变(tendinosis)、止点腱炎(insertion tendonitis)
跟骨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的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约2/3是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其致伤暴力大,周围软组织覆盖质量差,解剖结构复杂,骨折要求对位高,因此治疗困难,近年来,随着检查及诊治水平的提高,对于难复性跟骨骨折倾向手术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同。但术后切口难愈合,感染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预后差。本文介绍了本院采用撬拨复位加有限切开治疗27例跟骨难复性骨折的过程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本文简要回顾了传统外科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论述了外科中微创外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微创外科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