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音乐培训机构的发展探究

来源 :“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教育培训市场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其中音乐培训成为艺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多的音乐培训机构呈现出稳定的特征。伴随着“融媒体”不断兴起,二者的碰撞,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给音乐培训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未来音乐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从传统的音乐培训机构入手,在现代融合媒体的发展理念下,通过考察国内副省级城市与一般地级市中有代表性的音乐培训机构后发现,在传统音乐培训机构立足“融媒体”时代时,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应在其内容、机制、培训方式以及内部管理上不断探索与深化。二者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方能促使音乐培训机构继往开来,这也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17世纪中后期,欧洲对中国的了解仍处于相对初步的阶段。此时,《中国之书》的出版首先为欧洲带来了直观可视的图像,且其内容体系全面,并能呈现彼时中国的实时面貌。其次,因该书具备的一手资料特质,其本身的印刷文本,以及借用书中图像量产的“中国风”工艺品和其他规模化出版物共同构成了多维度的视觉中国传播网络,令欧洲得以广泛了解中国。最后,该书以东印度公司书记员的视角,为彼时作为主流力量的耶稣会士塑造的中国提供
随着艺术的现代化发展,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它连接并调动了人的感官和感知行为。如今媒介的多样化和其边界的不断拓展以“流”的形式四面纵横,对人类个体精神的塑造和艺术观念的影响显示出非常强劲的推力。艺术中一切的一切,在媒介变革中混合生长,也在人类观念的流动中拓展、流转、交错、混合,心难有归属,但在漫漫长河的探索中我们依然相信艺术发展的生命力。
从营销理论、客户管理管理相关理论框架出发,对疫情下艺术机构实施会员制营销进行PEST-SWOT分析。采用这一分析工具对其外部环境与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的相应结论,并提出艺术机构的会员营销策略。这一研究将为艺术机构在疫情期间实施会员制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舞蹈评论的传播途径从笔墨纸张的传统媒体逐渐活跃到新兴的网络新媒体,舞蹈作为一门时空艺术,永远都只存在于瞬间而不复存在的“当下”。舞蹈评论不仅仅是对现象的评论和描述,更是对这门艺术进行的文字记载记录,它丰富而又充实着舞蹈理论,参与推动了舞蹈历史的发展。舞蹈评论的传播在不断丰富化呈现和多样化发展,而传播特征的大众化和专业化也使得传播媒介搭建起了专业领域与非专业领域之间的桥梁。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伴随着早期博物馆学、新博物馆学、后博物馆学的演进,其发展经历了“宗教化-社会化-媒介化”的过程。从新博物馆学开始重视人在博物馆中的媒介地位,观众与博物馆的媒介关系从接受性到参与性,未来也许能发展到创造性。在由新媒介技术缔造的后博物馆媒介景观中,“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让观众通过“统觉”系统全方位与作品进行互动,形成博物馆发展新的潮流。然而,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媒介化进程中,必须要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塑造国家文化形象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基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必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针对“互联网”和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层面的导向,总结出当前互联网对传统村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遗产旅游、乡土建筑遗产利用、遗产产业化和空间格局以及数字化保护等方面,但理论体系不完善、功能定位不准确和保护的非理性等问题
在消费语境艺术商品符号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化认同全球化的趋势下,传统工艺陷入空洞化、停滞化、边缘化的传播困境,传统工艺传播主体亟待发挥能动性,在短视频的新媒介场域中实现全方位创新。笔者以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为研究对象,从“新型文化媒介人”理论出发,就案例在传统工艺短视频传播者升级、接受者转型两方面的实践创新点展开详细论述,指出传统工艺短视频传播过程中编码、传递时需注意原生态复现;解码、反馈时需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宝藏中的重要一员,中国传统音乐历经数千年的时光更迭和兴衰演变,终又迎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春天。跨界作为当下艺术创作与表演的潮流,亦被中国传统音乐的相关从业者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尝试用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中。然而在这场跨界的大潮流下,中国传统音乐的跨界表演究竟应该怎样表达?中国传统音乐跨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等等,这些热点问题需要音乐表演艺术实践者和艺术学理论研究者们深入思
对江苏运河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品牌传播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江苏运河文化遗产的内涵,认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可以最大程度地提供江苏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有效配置江苏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江苏经济文化的发展。最终让我们世世代代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现代科技引领下的“创意产品”完美融合,使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江苏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改革,中西文化交流相互融合的思潮时期。这个世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介变革从语言到纸质再到媒介再到新型电子媒的发展,无不冲击着艺术的发展,典雅文静的艺术作品在三维技术,3D虚拟打印的技术包围下变得活灵活现,这种变革形式仅仅是变革中的一种,未来将会更加先进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