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总结48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治疗体会.方法 从2005年4月至2014年2月共手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1岁至74岁,平均43.3岁.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骨科脊柱创伤病区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总结48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治疗体会.方法 从2005年4月至2014年2月共手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1岁至74岁,平均43.3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对称力学负荷对大鼠椎体骨小梁微结构形态学参数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双足鼠组和拴系-双足鼠组。通过截去双前肢和尾巴建立双足大鼠模型;拴系-双足鼠组在其基础上,利用丝线拴系左侧肩胛下角与同侧骨盆髂冀,完成造模。术后第8周末将栓系缝线剪断。观察12个周,每间隔4周摄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观察各组大鼠侧凸发生情况;处死大鼠后,测量顶椎旋转度,获取顶椎(拴系-双足鼠组)或L1椎体(
目的: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衰老和疾病导致功能减退、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迅速增长。老年人口已成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最大的人群,解决老年人的康复医疗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老年人的康复不同于年轻人的康复,最显著的区别是其伴发病所带来的负担较大。
目的总结9种类型的皮瓣转移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4年6月,分别应用踝前侧逆行岛状皮瓣、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动脉终末支皮瓣、交腿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跗外侧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转移修复缺损62例,男49例,女13例,年龄4-68岁,平均45岁。
目的:手足外科血管吻合术后,为了保温和复温,移植再植组织持续烤灯照射7—10d.为了保证灯照强度和防止灯光刺眼,烤灯外设有棉布灯罩.目前使用棉布灯罩存在目测灯距不准确、灯距过高或过低、灯罩内部空虚,无支撑物,皮瓣修复足底、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烤灯照射欠佳的问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目的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椎后凸针对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性探讨。方法将近年本院收治的脊柱后凸患者18例纳入研究。包括先天性脊柱畸形3例,创伤原因脊柱后凸6例,椎体肿瘤术后4例,另为椎体结核术后5例;患者受累部位T114例,T129例,L25例;手术中11患者进行节段切除,2节段切除3例,2例患者行4节段切除治疗,部分切除2例;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行全脊柱X线检查,治疗1年后行X线检查,同时以
目的:为更好地研究临床常见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反应初始阶段的特征,我们观察分析Ti6Al4V,PMMA,UHMWPE和Co-Cr等四种磨损颗粒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影响并了解其功能生物学活性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各种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反应引起无菌性松动可能的作用机理。
目的:运用Mimics10.01软件对腹主动脉CTA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L45节段动脉的起源、走行,并利用Mimics软件测量其到人字脊最高点的最短距离,为脊柱外科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
目的:测量成人股骨近端解剖参数,用以指导关节置换的术前计划和假体选择,同时为设计更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支持。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1例,女57例;年龄20~54岁,平均(34.3±12.8)岁;开放性骨折53例,闭合性骨折105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0例,Ⅱ型56例,Ⅲ型23例,Ⅳ型20例,Ⅴ型28例,Ⅵ型21例.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联合注射应用凝血酶和玻璃酸钠对手术后关节腔积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2月的22-44岁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玻璃酸钠组,尖吻蝮蛇血凝酶组,联合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和玻璃酸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