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天山三类铁矿床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ica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海铁矿床铁矿体产于辉绿岩中,并且发育矽卡岩化,其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存在争议,主要可分为(岩浆分异)-矿浆贯入-热液交代型和热液成因。笔者的研究显示出如下特征,表明磁海是一个矽卡岩铁矿床:成矿作用与两类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相关,早期矽卡岩阶段形成的石榴石、透辉石等矽卡岩矿物与浸染状磁铁矿共生,晚期退化蚀变阶段形成的角闪石、绿帘石、黑柱石等含水矽卡岩矿物与块状磁铁矿和部分新发现的自然金密切相关;矽卡岩中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矽卡岩阶段形成于高温、高盐度的流体,而退化蚀变阶段形成于低温、低盐度的流体;矿石中的磁铁矿具有热液磁铁矿的微量元素和氧同位素特征。磁海铁矿床和其他矽卡岩铁矿床的区别在于它的围岩是辉绿岩而非碳酸盐岩,但是其成矿机制与其他矽卡岩铁矿一致。尾亚属于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相关的Fe-Ti氧化物矿床,矿石主要可分为浸染状和致密块状2种,其中致密块状矿石与浸染状矿石或围岩接触关系截然。浸染状矿体是尾亚矿床主要的矿石类型,其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和钛铁矿的合量为10%-30%,与单斜辉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共生,局部可出现以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为主的较多的硫化物.
其他文献
本次研究对中性岩脉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在吉林大学实验室采用等离子体质谱同时分析完成,对分析数据的离线处理采用软件ICPMS DataCal完成。锆石阴极发光照相显示锆石多数呈短柱状,部分颗粒沿灰色边缘发育白色环带,颗粒较大,长度为50¨m左右,晶体自形程度较好,大部分具密集的振荡环带。测试结果显示,锆石232Th含量与235U含量变化较大,TWU比
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金矿集区玲珑岩体东侧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沿断裂带分布有玲珑金矿田、大尹格庄金矿田、夏甸金矿田等一系列的大型金矿田.断裂带沿玲珑岩体与新太古代地层接触带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断裂控矿特征.剖面显示招平断裂为玲珑岩体东侧的倾向SE大型铲式断裂,该区域系列性的分布有该类型的铲式断裂。断裂上陡下缓,向深部汇入近水平的滑脱层。该系列铲式断裂的形成应与岩浆侵入形成的局部伸展以玲珑岩体东侧紧邻招平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整装勘查区内成岩成矿年龄主要分布在(130-146)Ma,代表与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粤东成矿作用的第2个峰期,结合前人研究来看,粤东地区(130-146)Ma的峰期很有可能代表着华南地区W-Sn成矿由(150~160)Ma的南岭地区向粤东地区的迁移,这一迁移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有关。所以粤东同样也具有(130-146)Ma阶段极好的找矿前景。整装勘查
本文在系统总结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林旺金矿床构造控矿研究,对林旺金矿床构造控矿模式提出了“背斜加一刀”构造新模式,并结合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其对找矿的实际指导意义。研究表明,构造的控矿作用体现在:造山期挤压作用使同生断裂复活成为成矿热液上涌的通道、逆冲作用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成矿热液大量聚集的场所、“背斜加一刀”构造样式控制了主要矿体的规模、矿体形成于印支期层滑-褶皱
通过对遵义锰矿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遵义锰矿形成与峨眉山地幔热柱有关,地幔热柱带来的含矿气水热液沿着同生断裂喷溢,形成茅口晚期锰矿成矿。峨眉山地幔热柱活动引起同生断裂的发生,同时在断裂带上发育有大量的热水喷口,热水将Mn、Fe物质从深部带到海底喷出,形成锰、铁矿。
本文介绍了北衙金多金属矿区的地质背景,认为外围似层状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为北衙金多金属成矿系统的一部分,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表现出以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热源驱动的富碱斑岩体为中心,由斑岩体-接触带-围岩的成矿时空顺序。围绕着富碱斑岩体,内部形成微细浸染状Cu(Mo)-Au矿体;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形成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矽卡岩型Au-Cu-Fe矿体;外围地层中的层间裂隙和破碎带内形成似层状、透镜
本文在充分总结老牛沟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分析测试技术对矿石及围岩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从而约束了铁矿的成矿时限,以及所经历的主要地质事件,对探讨成矿动力学背景以及区域成矿作用均有重要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老牛沟铁矿含铁建造存在多组年龄,指示该区旱前寒武纪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铁矿的变质成矿作用发生在新太古代晚期,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核部变质年龄(253
本次研究对Bushveld西翼的Bierkraal钻孔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微量、矿物含量FEI MLA扫描、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电子探针,以及磁铁矿单矿物的Cr,V含量分析,试图解决UUMZ到底是单一岩浆侵入还是多期次岩浆侵入造成,以及其中的磁铁矿层、钛铁磷灰岩层和斜长岩层的成因机制。详细的岩石学及镜下观察还发现绝大多数矿物成分发生倒转的地段与斜长质岩石或浅色辉长岩密切相关
科克辉长岩发现于科克地区施工的3个钻孔中,辉长岩侵入到泥盆系砂岩、板岩中,辉长岩体在钻孔中以多以岩枝的形态产出,最大的视厚度为100m,辉长岩出露厚度较大,出露规模小,见有矽卡岩细脉侵入。新鲜辉长岩呈灰色,细粒辉长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辉石、角闪石组成,斜长石呈自形长板状或它形,多具有聚片双晶;辉石呈短柱状,部分辉石因遭受溶蚀而呈不规则状。对16颗锆石进行了测年分析,结果显示,有5颗锆
对东昆仑冰沟南岩体进行锆石年代学测定,最终获得冰沟南矿化辉石岩SHRIMP谐和年龄为(377.8+3.4)Ma。东昆仑冰沟南镁铁质岩体(377.8+3.4)Ma的成岩年龄,说明伴有铜镍矿化的辉石岩形成于泥盆纪,禹于晚古生代早期,此时该区域造山运动己完成,基本处于造山后局部陆内垮塌的伸展阶段,可能是又一朗构造旋回的开始,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