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Ca示踪技术对转基因油菜耐热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45Ca同位素示踪的方法,以油菜为研究材料,考察转基因植物细胞中钙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以了解我校在国内外率先发现的TT1耐热基因是否引起植物细胞中钙钾离子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转入耐热基因后的油菜,强化了油菜对钙离子吸收的调控能力。这种对钙离子的调控能力可能是该耐热基因在油菜中能起到抗逆性作用机理的一个方面。
其他文献
环形燃料相对于实心燃料的优势在于两侧换热,能够把热量迅速带出,降低了燃料包壳温度和热流密度,这样就能增加堆芯功率密度及加深燃料燃耗。本文在广泛调研超临界水堆研究及环形燃料在水堆中应用的基础上,将环形燃料应用于超临界水堆,给出一种可行的环形燃料堆芯拄术方案。通过三维堆芯物理热工耦合计算及分析,给出了环形燃料SCWR堆芯轴向及径向功率分布、燃料包壳温度分布及有效增殖因子随时间的变化隋况等。结果表明,环
核电站控制棒在核电站反应性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蒙特卡罗方法中的MCNP程序建立某核电站反应堆物理模型,通过改变控制棒在反应堆中的插入深度,测量反应堆中子通量密度分布,得到控制棒影响反应堆轴向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的结果。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控制棒在反应堆插入深度的增加,中子通量密度分布会发生畸变,模拟结果与核电站燃料运行管理方案一致。
在核应急航空监测中,能窗(包括天然核素能窗和人工核素能窗)剥离系数是获取各核素能窗净计数的关键参 数,是随航测高度变化的。通过在航空放射性测量标准模型(简称航模)上应用木板(胶合板)模拟航测高度(空气厚 度)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能窗剥离系数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数据表明,40 K、238 U及232 Th天然核素窗的剥离系数 α、β、γ随模拟高度的增高相应增大,呈线性变化规律;剥离系数α、g随模拟
采用外部加装屏蔽壳的方法对X射线进行辐射屏蔽,可以减少X射线对器件的辐射损伤。通过研究发现,虽然 屏蔽材料减少了直照X射线的影响,但是X射线康普顿散射、光电效应产生的次级X射线和次级电子对器件的作用 不可忽略。本文通过改变入射光源光子能量、Si探测器位置、屏蔽材料厚度及照射面大小等参量,采用蒙特卡罗程序 模拟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到了X射线次级粒子对硅器件能量沉积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降低次级粒子影响的
针对利用BROKK机器人进行放射性污染远距离测量和机械剥离去污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适合遥操作机器人搭载的防撞系统,以辅助操作人员安全完成作业任务。系统综合考虑BROKKl80型机器人的本体结构特点,选取合理的传感器安装位置,利用超声波传感器UNAM18U6903/S14探测环境障碍物,STM32作为系统的MCU,实现了多路环境障碍物距离信息实时检测与反馈,危险距离声光报警。经验证,此系统满足遥操作机
探伤室的屏蔽方案应能够满足相关防护要求,又不过于保守造成资源浪费。根据探伤室实际情况,介绍Co-6O 探伤室、Irl92探伤室、X射线探伤室的整体设计及屏蔽方案;对墙体、屋顶、铅门的屏蔽层厚度进行计算;介绍探伤室 采用的辐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该探伤室设计及屏蔽方案、剂量限值和安全措施等满足相关要求。
研究了广东和北京某些地区在不同地质背景下室内氡的分布情况。采用脉冲电离室测氡仪AlphaGuARD测量并分析了室内氡浓度水平与分布。在北京地区还采用FD 3017土壤测氡仪及高纯锗伽马能谱仪测量了土壤氡和土壤样品中的镭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地质背景是影响室内氡的重要因素之一;花岗岩背景下的室内氡浓度高于其他岩性背景下的室内氡浓度;广东室内氡水平明显高于北京地区。通风率也是室内氡测量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了在干燥空气中,环境温度接触贮存10年的铀与某有机物的界面作用行为。用质谱仪对实验后的气氛进行分析,应用扫描电镜分析样品的表面形貌,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样品进行深度剖析。样品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在仪器能检测的范围内,铀的表面未发现铀、氧、碳以外的其他元素,有机物表面未发现碳、氮、氧、氟以外的其他元素,未发现铀与有机物有明显的界面作用。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工艺料液煤油中的微量TBP进行了测定研究。先对含微量TBP的煤油进行预处理,用0.2 mol/L氨基磺酸亚铁-1.0 mol/L硝酸反萃有机相去除钚,用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去除铀和硝酸,以消除杂质对气相色谱仪测定TBP的影响和对仪器的危害,然后取处理后的有机相直接进样测定TBP。实验结果表明,TBP含量(V/V)在0.02%~2%范围内,该方法的测量精密度(RSD)优于5%,回收
利用传统的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拟作为极低放废物填埋现场的土壤的不同深度的(表层,1.5 m,2.5 m,3.5 m)微生物做了一个数量的统计分布。筛选了从3.5 m深的土层分离出的两种真菌F1、F2对U进行吸附行为研究,考察了pH、吸附时间、菌体量、U初始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通过这些条件的研究得出F1和F2对铀均有明显的吸附,但规律稍有不同,F1对U的吸附率在pH=5时达到最高,吸附率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