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开放性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神经、血管及空腔脏器损伤.在20世纪70至80年代,部分文献报道其死亡率超过50%.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在近期的研究中,该骨折死亡率有所改善,但平均仍达18%.骨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控制的出血,而后期由于创口损伤重,易受粪便污染等原因,感染风险较大,有研究报道骨盆感染死亡率高达60%.所以能否有效防止感染,或将伤口感染早期控制,避免出现败血症,是改善开
【机 构】
:
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性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神经、血管及空腔脏器损伤.在20世纪70至80年代,部分文献报道其死亡率超过50%.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在近期的研究中,该骨折死亡率有所改善,但平均仍达18%.骨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控制的出血,而后期由于创口损伤重,易受粪便污染等原因,感染风险较大,有研究报道骨盆感染死亡率高达60%.所以能否有效防止感染,或将伤口感染早期控制,避免出现败血症,是改善开放性骨盆骨折后期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开放性骨盆骨折盆周软组织早期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开放性骨盆骨折早期感染的治疗策略,并对庆大霉素冲洗联合NPWTci和改良NPWTci两种负压伤口治疗技术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早期软组织感染的疗效进行了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BM、CNKI、VIP、万方数字化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3月.纳入有关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目的 利用HPLC-CAD方法检测血液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含量,研究欣母沛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产妇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12名本院分娩后宫缩乏力出血产妇受试者用平行试验设计,子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或500μg,用HPLC-CAD检测测定其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进行模拟及参数计算.结果 受试者子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或500 μ g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另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高风险妇女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4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高风险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3例,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耳穴贴压疗法.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妊娠期妇女28周、32周、36周的血压值、轻度子痫前期和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妊娠期妇女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和低体重儿发生率均低于对
目的 观察冰敷子宫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顺产分娩的64例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患者,使用冰敷子宫法止血的32例为观察组,不使用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止血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血常规、发热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小时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冰敷子宫治疗宫缩乏力生产后出血,是一种简便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多胎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择期剖宫产多胎妊娠1 0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卡孕栓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研究显示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Hoffa骨折是股骨远端单髁或双髁后方冠状面的剪切骨折,最早由Busch于1869年描述报告,德国的Hoffa于1904年进行详细描述并将此骨折命名为Hoffa骨折.Hoffa骨折为膝关节的高能量损伤,常合并有股骨髁间,及远端的骨折,以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相较于外侧髁,内侧髁的Hoffa骨折更为少见.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内侧Hoffa骨折的入路存在着对伸膝装置损伤大,术中暴露不充分影响骨折复位,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6%~17.3%,而延迟手术超过48小时后的发生率高达54%~62%.其危害主要包括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的制动时间,严重时甚至因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没有关于中老年CKD髋部骨折患者在接受内固定治疗前是否更容易发生DVT的研究。介于此,本研究的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9%.其中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目前对于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常用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随着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并发症时有报道,如肱骨头内翻移位、螺钉穿出肱骨头关节面、内固定失败等.这些并发症多由高龄、局部骨密度下降、干骺端内侧壁粉碎性骨折致失去皮质骨有效支撑等因素造成.2007年Gardner等提出重建肱骨近端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不稳定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31-A2型)已成为骨科医生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1.虽然近年来的一些新观点和器械改进,如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和新型头髓钉等2,3,加深了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认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该类骨折治疗的失败率仍然较高,并发症多,患者满意度低,医疗负担沉重4-6.Kaufer等7将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可归纳为5个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能量的创伤如髋臼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各种类型髋臼骨折病例的出现要求临床医生在应对不同的病例做出不同的手术方案.选择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髋关节功能复位患者的质量和预后,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重点是如何对骨折和相邻结构进行良好的暴露.虽然广泛的显露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视线,但也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对操作视野满意的前提下,应采取创伤尽可能小的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