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校对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编辑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图书出版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迈入发展壮大的快车道。出版物载体形式的多元化、速度规模发展的超常化、周期效应相对短期化等新情况层出不穷,使图书出版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和白热化。图书出版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图书质量的竞争,而编校质量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特别是提高校对质量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出版界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现笔者就当前校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其他文献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内外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出版事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出版社在数量上有了翻番再翻番的增长,而且许多出版社的经济条件有了空前的改善。本文对当前我国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进行了阐述。
本文从观念、内容、形式及管理创新四个方面对如何打造品牌图书,实行精品战略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出版社要发展壮大,要在激烈的图书市场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树立图书是商品的理念,以自己的特色经营进入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创立自己的品牌,才会有长久生存、发展的空间。品牌代表质量,品牌代表价格,品牌是知识、技术和智慧的结合体。
本文就出版社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推行精品战略,努力体现中国先进文化进行了阐述。出版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面,肩负着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这是我们编辑出版工作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心所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出版业的改革进程明显加快。总的趋势是不断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出版社企业化转制,无论是对转制的出版社自身,还是对我国整个出版产业,都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出版社企业化转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论述了出版社企业化转制是发展出版产业的基础,并建议应抓住出版社企业化转制的历史机遇,发展中国特色出版产业。
根据国家出版体制改革的部署。作为从事出版活动的微观主体,除个别公益性的出版社或担负国家政策性宣传任务的重要出版社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将转制为经营性的、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组织。这些出版企业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成为新
《中国儒学年鉴》,是全国年鉴百花丛中的一枝新花,而且是一枝独特的花。它和国内所有出版的年鉴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同。儒学包容万物,儒家文化涉及百科,《中国儒学年鉴》是具有学术性、专业性、资料性、综合性的人文年鉴;从其应该或必须努力收录内容的地域范围来看,它有别于国际年鉴和国家年鉴。而是以国家为主,介于国家和国际两者之间的“国”字号年鉴。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指出在编辑《中国儒学年鉴
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就编辑的综合素质进行浅议。作为编辑,首先,应熟悉和掌握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这其中包括如何策划选题和组稿,审稿改稿,进行文字加工。乃至比较熟悉和掌握图书出版发行的一般过程及相应的操作方法;其次,编辑的综合素质还应包括编辑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写作能力;再次,编辑的综合素质还应包括增强编辑的商品经营意识。
出版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出版人才需求的矛盾,并对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改革提出一些设想,使之培养出的学生更适应现代出版。
翻译书籍的出版,在我国目前的年度书籍出版总量(总种数、总印数、总实际发行量)中占有相当之比例,而且在今后的出版中将愈益占有重要之地位。本文分析了造成我国目前翻译书籍质量普遍下滑的具体原因,并就如何解决目前我国翻译书籍的译文质量及出版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图书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每年所出图书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品种的平均销售量却越来越少,书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图书市场中。20%的图书产生80%的利润(即所谓“二八定律”),营销扮演了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书业人士已意识到了营销的极端重要性,甚至有人认为,现在图书出版行业不是拼出版而是拼营销。要加强图书营销的力度,有赖于出版单位经营体制的转换,其中,如何充分发挥图书产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编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