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下寒武统高过成熟页岩孔隙结构及非均质性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8231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之一.页岩具有复杂的多孔微结构,非均质性强,可以采用孔隙分形维数来定量描述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及非均质性.本研究利用氮气吸附、高压压汞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高过成熟页岩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FHH分形理论计算基于氮气吸附的页岩孔隙分形维数,分析分形维数与页岩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下寒武统页岩中发育有大量矿物基质孔、有机孔以及微裂缝,可为页岩气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矿物基质孔主要发育在无机矿物颗粒间、晶体间及矿物颗粒内部,分为粘土矿物层间孔、脆性矿物粒间孔、粒内溶蚀孔和黄铁矿晶间孔.根据FHH模型,将细中孔(2~5nm)和粗中孔(5~50nm)的孔隙分形维数分别记为D1和D,TOC含量增大页岩分形维数随之增大这主要与页岩有机质中发育众多的微小孔隙有关。细中孔分形维数D1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但随着粘土矿物含量增加而增大,说明粘土矿物中发育的细中孔会增加孔隙非均质性。D2与石英含量及粘土矿物含量无明显关系,表明矿物组分对粗中孔非均质性影响较小,主要受控于有机质丰度。
其他文献
歧口凹陷古近系深层是近年来大港油田的主力勘探目标.本文在对深部沙河街组储层样品流体包裹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模拟技术,确定了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演化历史.在对不同类型包裹体分析基础上,测试了与之相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再结合单井盆地模拟技术,恢复了本区具有四期油气充注的过程.
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普遍存在可溶有机质,当它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且热演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裂解成气,对天然气气藏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同时,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普遍富含膏盐岩,可以为H2S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硫源和催化条件.可溶有机质和富膏流体相遇时会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该过程形成大量的H2S和CO2,会对天然气气藏中烃类气体的形成
桑托斯盆地位于大西洋西岸巴西东南海上,盆地面积为20×104km2,水深最深超过4000m.盐下Jupiter油气田距离海岸290km,水深为2060~2600m,Jupiter油气田流体分析表明气顶和油环中CO2含量、气油比及原油API密度存在明显差异.气顶流体CO2含量的分布范围为76%~78%,气油比分布范围为2750~4260m3/m3,原油API密度为32o~36oAPI;而油环流体CO
在泥岩样品热解分析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的基础上,对南堡凹陷烃源岩特征、原油类型以及油气成藏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南堡凹陷3套烃源岩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沉积环境和有机质贡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沙三段烃源岩具有高伽马蜡烷指数(>0.09),高ETR ([C28+C29]/ [C28+C29+Ts]) (>0.4),低 C27 重排甾烷/甾烷 (<1.0)和低 C27/C29甾烷 (
柴西南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南部)为高原内陆咸化湖盆,新生代以来随气候变化和淡水周期性注入,发育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下段至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上油砂山组三个大的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湖水咸化序列,一个咸化序列构成一个生储盖组合完整的含油气系统,其中,优质烃源岩沉积于微咸水环境,而与膏盐岩沉积区关系不大(图1)。
五峰组-龙马溪组是现阶段四川盆地最现实,最具潜力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自2010年威201井在五峰组—龙马溪组实现页岩气勘探开发后,2014年在该层段探明了我国首个千亿立方米大型页岩气田.五峰-龙马溪组(下简称龙马溪组)以半深水—深水泥质陆棚相沉积为主,在近盆地南部、东北部的地层厚度均在100-600m [1],自下而上发育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龙一段)的黑色硅质、炭质页岩,中部龙二段的粉砂质页岩
珠江口盆地古珠江三角洲发育时间长,叠合面积巨大,几乎覆盖目前珠江口盆地东部现已发现的碎屑岩油气田群。本文利用高精度的40Ar-39Ar定年技术分析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江、惠州、陆丰凹陷4个富油二级构造带珠江组储层砂岩伊利石40Ar-39Ar年龄谱。伊利石40Ar-39Ar激光阶段加热分析均获得相似的年龄谱:随着激光能量逐渐升高,样品受热温度上升,表观年龄呈阶梯状上升,在高温度阶段形成年龄坪(图1)
研究大河河口沉积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对于全球碳循环过程的认识非常重要.在近30年来河流径流量减小、河口赤潮频繁勃发的背景下,为了研究黄河口有机碳的分布与来源特征,本文对采集自莱州湾的20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子地球化学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对选取的46个样品的萜类化合物以及正构烷烃进行了有机质来源分析,鉴别出了沉积有机质的三个来源:成熟构型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来自流域岩石古老有机质的剥蚀搬运;长链正构烷
自发现威远气田以来,诸多学者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开展了大量研究,认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是震旦系气藏的主要烃源岩层(徐永昌等,1989;黄籍中等,1993;戴金星,2003).对于震旦系烃源岩的研究认为,灯影组富藻白云岩总体生烃能力弱,不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条件.近期在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发现了安岳特大型气田,使得对震旦-寒武系地质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次在对2315样次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基础上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新的、能极大程度上提高中长链脂肪酸回收率的提纯方法。以中长链脂肪酸含量丰富的泥炭(四川红原县)样品为例,定性定量对比三种不同提取方法(新方法、柱层析以及皂化萃取法)所得脂肪酸组分差别。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所得脂肪酸分布均以C16为主峰,指示出以水生生物为主的母质来源,与样品实际地质信息相悖;新方法所得脂肪酸以C28为主峰分布,明确指示出是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母质类型,符合样品的实际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