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象学说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而脾作为后天之本,其生理功能的现代科学本质一直是众学者研究的热点.脾主运化是脾最为重要的生理功能,而病理状态下,无论是脾运失健还是脾化失司,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纳呆,腹胀,便溏,眩晕乏力,甚则脏器脱垂等等."脾主运化"是一复杂的中医学理论,也是涉及多个脏腑多个系统的生理过程,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脾虚运化失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逐渐增多,并涉及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等多个系统。因此探索并深化对"脾主运化"这一中医经典理论的科学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脾主运化及其表现形式升清降浊的中医理论内涵、脾主运化功能与脑肠互动、脑肠肽的内在联系、脾虚证患者或动物模型的脑肠肽改变及健脾类方药对其的干预作用等角度进行探讨,试图从脑肠互动、脑肠肽的角度揭示"脾主运化"的物质基础,最终发现脑肠互动、脑肠肽确实与"脾主运化"存在时广泛而深刻的联系。那么进一步说,探索"脾主运化"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究竟有何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使脾主运化这一抽象的中医理论及生理过程具体及客观化,从而增强基础理论在临床及科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评价疾病预后及转归,除相关症状评价指标外,还应包括评价证候转归的指标,那么如何客观评价证候及其转归,确实需要找到证候存在的客观指标,在中药治疗疾病和新药研发的过程中,找到中医药经典理论的客观基础有助于发现并阐释其药理学机制及其作用的靶点,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奠定基础。综上,脑肠互动或许能够作为研究"脾主运化"的切入点,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