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的穴位是心包经的内关,胆经的光明以及督脉的大椎、命门穴,以瑞典百灵威公司生产的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Perimed 5000)和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6T67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①常态下沿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P<0.01);②电针后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针前有增高,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③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10min左右。④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⑤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⑥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⑦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高,电针有使沿经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一步增高的趋势。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针刺对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它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机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显现规律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当前经络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