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venance discrimination of late Holocene deposits from the central northern Jiangsu plain, China:m

来源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vbklv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northern Jiangsu plain (NJP), located between the southern Haizhou Bay and the modern Yangtze River mouth, is a typical coastal low land with abundant material supplied from the Yellow and the Yangtze Rivers (Milliman and Meade, 1983; Zhu, 2000;Yang et al., 2002; Zhang et alo, 2012a), with additional supply from the offshore radial sand ridge fields (Fu and Zhu 1986; Wang and Ke, 1997).The sedimentary archives on this coastal plain contain rich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n sea-level, climate and ecosystem changes (Gao, 2013; Gao and Collins, 2014; Gao et al., 2015).Therefor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sedimentary record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environment change studies.In particular, sediment provenanc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coastal plain.
其他文献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中存在大量重复操作,如逐级生成行政区并修改属性、满足面积要求的坑塘入国情等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仅繁杂耗时,且容易出现人工误操作.利用EPS脚本功能,实现了批量自动生成行政区和自动将满足要求的坑塘构国情面的功能,实验证明本文给出的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提高成图效率,减少人工作业量.
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于2014年11月20-21和22-23日分别在北京召开的天灾预测会议和地震预测咨询会议上同样提出二个预测日期(第一个预测日期见通报1),第二个预测日期为2015年5月24日±5天或10天左右,可能发生一次7.5-8.5级的大地震,预测的地区有三个,其中第一个地区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内,特别要注意我国台湾以及邻近海域,预测的文章发表在"2014年11月天灾预测总结研讨会议文集"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从2015年1月1日--9月30日,全球发生7.5级以上的大地震有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5月12日尼泊尔7.5级,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8.0级和9月17日智利中部沿岸近海8.2级,共4次大地震,在地震发生前运用"磁暴月相二倍法"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部门,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老科协地震分会和中国地震局离退休办公室等有
本文分别统计了1951年至2015年的65年间厄尔尼诺事件与丰满水库泄洪发生频次,二者完全一致,背后存在的相关规律值得挖掘.利用吕俊梅等人制作的PDO冷暖位相下El Nino和La Nina事件发生年份表,结合丰满水库流域来水实际,研究了PDO的冷暖位相下E1Nino和La Nina事件与丰满来水、洪水统计规律.结果表明拉马德雷冷相位期厄尔尼诺年丰满水库一般为枯水、拉马德雷暖相位期厄尔尼诺年丰满水
河口三角洲是入海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在河口地区的堆积产物,具有一定的空间识别特征.从三角洲平原的平面特征来看,除经典的三角形以外,河口三角洲还展现出众多的类型,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鸟足状、圣,弗朗西斯科三角洲的鸟嘴状和红河三角洲的扇状等.入海河流沉积物在河口地区通常会受到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包括河流过程、波浪过程和潮流过程,而呈现出不同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形态.美国学者盖洛韦根据三者的相对强度,提出河
陆架是陆海交互作用的重要场所,也是陆源入海物质重要的"汇",近年来已成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区域.泥质沉积是陆架沉积中的一种重要沉积类型,受河流物质入海和海洋动力的共同作用,沉积速率高,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是进行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理想区域.沉积物粒度特征记录着沉积物物源和沉积环境等信息,曾广泛的应用与物质输运方式和沉积物类型的识别.然而,海洋中沉积物的来源和动力环境极其复杂,利用
古夷平面是地球历史上构造长期相对稳定、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地表侵蚀-堆积作用达到相对平衡的产物,在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古夷平面发育也是古风化壳的形成时期,因而其存在与否成为古夷平面的重要鉴别依据.浙江东部中低山山地的古夷平面近年来才被发现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提出了四明山夷平面,简称四明山面的概念.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在四明山及其邻近地区(曹娥江、甬江-奉化江流域)广泛分布着一套新近
根据内政部营建署的定义与统计,台湾本岛人工海岸线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这可说是直接反映了数十年来海岸土地利用与海岸土地防护的结果.过去对于本岛海岸线(滨线)变化及海岸带土地利用变迁已有不少讨论,但是人为活动造成具有缓冲海岸作用力之地形单元(沙丘、海滩)的变化程度,则少见讨论,而这在全球暖化与海水面上升等潜在威胁的情境下,是需要关注的课题.所以,本研究以台湾西北海岸为研究区,试图探讨其二十世纪以来海岸
海岸带是多圈层相互作用地带,在全球海洋碳循环中处于重要地位,只占全球海面面积不足10%的海岸带,贡献了近30%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和80%的有机碳埋藏量.海岸带也是入口聚集和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近几十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全球陆地到海洋输送营养物质通量呈现急剧升高的态势,导致海岸带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生态系统退化和海洋碳循环过程的显着改变.此外,全球日益变
三角洲是河流过程与盆地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全球现代入海河流三角洲主要开始形成于8500-6500yr BP以来的全新世高海面时期.由于河流自旋回沉积作用(如河道摆动与决口等)和异旋回沉积作用(如气候、构造运动造成的基准面变化等),三角洲的加积和侵蚀阶段不断更迭.对三角洲沉积旋回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三角洲的活动方式,三角洲的沉积相、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间的复杂关系,甚至预测三角洲的沉积旋回.综合分析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