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升华。紧密联系改革开
【机 构】
: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政治部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升华。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刻认识和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对于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指出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认真分析当前一些社会矛盾的复杂性、长期性、严峻性,找出动因,拿出办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并提出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人口科学的指标,从思想文化素质、经济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男女平等意识等方面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女教职工现状调查进行了调查分析,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少数民族女教职工的生活和生存现状的实证资料,并分析了影响她们发展的因素,为各级党政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尽管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领土争端、民族纷争、宗教冲突以及势力范围的划分,仍是人们干戈相向的几大动因,但这些传统因素已越来越多地与攫取资源、争夺市场、资本控制、贸易制裁等经济性因素交织在一起,甚至让位于这些因素,形成威胁某个或某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新形态。这类形态从外观上看可能毫无军事色彩,因而被某些观察家称为‘亚战争’或‘类战争’,但其在所攻击的领域里造成的损毁,却绝不亚于一场纯军事战争
今年是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近六十年来,作为二次大战战败国的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实力大增。近年来,由于日本当局争当世界政治和军事大国的欲望日见膨胀,人们越来越担心日本军国主义和扩张野心复活,从而引起了对日本经济崛起后的政治、军事发展态势的关注。本文指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强烈,介绍了日本坚持与最强者结盟的外交战略,其向军事大国跨越的步伐不减,并对其值得警惕的新军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伴随着美国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外交战略的大幅调整以及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强力打击,“布什主义”应运而生。何谓“布什主义”?综其大要有三:一是反恐先行,二是反恐与扩张并举,三是在必要时不惜推行单边政策或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本文指出“布什主义”持久化将对未来世界秩序和亚太地区形势产生深远影响,美国战略调整及海外军力重组将使欧亚大陆中央腹地的争夺更趋激烈,“布什主义”
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和平发展,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能否在这个过程中维护国家的安全。就目前国际战略格局和力量对比来看,惟一能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就是美国。所以,处理好中美关系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笔者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评估,分析了影响中美关系的消极、积极因素,进而提出应对方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总统处理和应付危机的核心机构。该委员会作为总统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各个权力部门进行协调的权威机构,已经成为美国决策体系的神经中枢。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的时代背景,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属机构包括:部长级委员会、副部长级委员会、政策协调委员会、其他委员会,并对体制沿革、成员及其职责、以及功能及其变化进行了简述,指出今后中国国家安全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应立即强化国家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迅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增强,这已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还面临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但与增加GDP几乎同等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塑造一个和平友好、永不称霸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这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也是能否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重要前提。本文提出国家形象是不可或缺的软国力,介绍了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指
从1783年到1840年,中国从“康乾盛世”跌入为西方列强侵略瓜分的境地,美国则从一个新生的国家一跃而为西方强国。短短半个多世纪,两国的发展何以会如此悬殊?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权衡对比,才能有鉴别。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1783年至1840年中美两国的不同战略因应,并在对比中反思那次世界历史转折时期中国错失战略机遇的历史教训,旨在为应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挑战,把握战略机遇,提供借鉴。
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人都声称是爱好和平的,但对“和平是什么”这一问题,却很少有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答。根据笔者所查阅的中英文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人类关于和平与战争两者的知识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这些工具书,基本上是用同义反复的方法把“和平”定义为“没有战争的状态”,解释“和平”词条的内容仅是“战争”词条的十几分之一或是几十分之一,有些工具书甚至只有“战争”词条而没有“和平”词条。由于和平与战争是对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西方国家能像现在的美国这样,对中国的方方面面形成如此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美国成了许多人用来衡量我们周围事物的最方便的“标尺”;中国人只有真正摆脱了美国情结去看美国,才能真正了解美国,才能真正从美国学到我们想学的东西。本文指出美国化在渗透着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国不能重走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老路,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应对美国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