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稻大户农技信息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1077户种稻大户的调研

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6个县的调查反映现阶段种稻大户农技信息渠道选择,表明农技人员、电视以及政府科技宣传资料是种稻大户获取农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种稻大户农业技术信息获取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农技信息需求、健康状况、风险偏好是关键因素,农户性质、耕地规模、所处地形、家庭外出务工人数是重要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次要因素.
其他文献
棉花是新疆兵团不可替代的经济作物,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手采棉成本大幅上升,发展机采棉成为兵团棉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兵团机采棉的发展历程、现状、组织方式、经济效益等情况的分析,本文认为生产组织方式是兵团机采棉快速推广的基础,但目前机采棉的经济效益并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分析并总结了新疆近几年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极作用得出,虽然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水平较低、影响力很弱.所以,必须通过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化意识,完善品牌管理机制等来提高新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从粮食安全视角来分析中国粮食流通体系.论文梳理和归纳了中国粮食流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与运行机制,对其现状与特点以及宏观调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提出为了提高中国粮食流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需要完善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其中完善价格支持政策包含,扩大价格支持品种范围、合理确定支持价格以及改托市收购为差价补贴.
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棉花竞争力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和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2009年到2012年相关数据,主要采用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5个指标,认为新疆棉花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不明显,而且未来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制约性因素越来越多,需要从多方面来综合考量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为了估算浙江省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运用罗默的资源约束模型,将土地资源纳入生产函数,从理论上分析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运用1978-2011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估算.结果显示,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与土地和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产出弹性成正相关,与土地增长率负相关,浙江省土地资源的制约作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但是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高.为了保持浙江省经济可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国财政金融支农力度逐年增大,然而,对中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效应至今缺少准确、有效评估.基于此,本文构建财政金融支农的空间计量模型,采用中国30个省面板数据,运用最新空间面板计量方法,测度了中国财政金融支农效应.研究发现,1997-2010年间中国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促进农民
文章以新疆农一师红枣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疆农一师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一师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评价,找出影响农一师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提高农户认识定位,创造本土红枣品牌;培养技术人才,依靠科技发展红枣产业;深化红枣的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抓好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走绿色产品之路,提高产品竞争力。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呈现“过山车”式的上升和下降,其中制度变革解释了农业TFP增长率的85%,而农产品价格上涨解释了15%.新农政中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比农村综合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刺激作用大,2006年农业TFP增长率相比2000年增加了38%,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增加了83%;2010年农业TFP 增长率相比2006年增加了22%,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增加了45%.制度变迁与价格变化对各区域农业生产的
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而且直接影响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本文从生产距离函数出发,采用最优农业机械投入量与实际农业机械投入量来描述农业机械化效率,利用中国31个省份1998年-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机械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效率明显高于东中部地区;中国农业机械化效率在2000年之后有一定改善,但农业机械投入依旧存在较
从农户经营方式的角度看,影响中国农产品总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弱质劳动力务农、劳动力兼业经营和农业规模经营.采用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分析这三个因素对农产品总产量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不同质劳动力利用和农业劳动力兼业不一定会影响农产品总产量,农户的粮食规模种植模式也不是注定会提高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由此得到的主要启示诸如:中国农产品总产量水平主要是由当前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农业规模经营方式中,如果农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