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广彩外销茶具中的“满大人”装饰题材研究

来源 :第五届国际茶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18世纪中国广彩外销茶具中独特的"满大人"装饰题材是中西文化和装饰元素完美结合的产物.以广彩外销茶具为载体,"满大人"装饰题材的出现,体现了18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西审美文化珠联壁合的时代气息,创造了新的风尚,为世界设计史增添了新的内容.
其他文献
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变推动了智库的大发展,智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得到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已成为研究热点.从文献梳理的角度简要概括了智库的发展历程,对目前智库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发展趋势做出总结,之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特色智库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特色智库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及民间智库4类,4种类型智库在数量分布、区域布局及时间分布上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为
智库是现代决策体制的产物,在政府决策咨询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科技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对我国科技界从事智库工作的研究咨询机构和广大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调研,本文梳理出建设科技智库的意义、分析科技智库建设中存在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可见国家对智库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互联网+”为契机和动力,以能源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兴起,能源互联网建设持续推进,智慧能源成为人们争相抢占的制高点,建设中国智慧能源智库,探索运行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中国智慧能源智库的建设会成为在能源大变革时代下国家和能源企业不可或缺的决策支撑.
竹子是中国造物使用的传统材料,也是传统文化中君子雅士高洁品格的象征.在茶文化中,竹子不仅作为物质材料用于制作茶器,更作为景观手段用于营造气氛、作为意象符号用于表达追求.在茶人心中,通过竹之器、竹之景、竹之境所寄托的情怀与理想,与茶事活动的自我体味、自我修为与自我完善完美契合.竹文化融于茶文化之中并互相促进,共同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意蕴的茶之境界.
作者从紫砂制壶理念、材料与工艺、审美形式以及密切相关的饮茶文化方面进行全面论述.作者特别强调紫砂艺术的文化性是建立在文人思想和审美意识下,将理与趣有机结合,创作出凸显中国文化精神和极富文人审美与生活方式的特色器具.
本文从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挑战谈起,着重论述了魏晋服饰的精神内涵和外在形态,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魏晋服饰形成的原因.文章进而指出陶渊明看似不起眼的服饰,却将魏晋风度的闲适淡泊表现到了无形之中.其"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不着痕迹地对魏晋服饰的最高境界做了深刻的阐述.最后,笔者总结:茶服饰的设计一方面要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出发,研究茶人的心理诉求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饮茶礼仪和饮茶行为对于服装功
茶筅一直以来作为日本抹茶道中的重要茶具,它的发明实际上来源于古代中国,最早脱胎于厨房清扫用具,之后跟随饮茶习俗一齐到日本,被改造成如今大众所熟知的形状.茶筅在中国有较多史料记载以及频繁使用的时期是在两宋,即点茶法兴盛时期.但却一直没有充分的史料能够证明它是于何时被发明的.本文将对目前茶界关于茶筅起源不晚于魏晋南北朝、茶筅被创造于唐朝两种主流观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史实阐明个人倾向茶筅被发明于唐朝观点的
本文叙述了科罗曼德尔海岸出口的漆艺产品、“栈留革”(santome-gawa)这种漆艺技法的溯源及其在日本的传承创新、使用,“栈留革”的茶具介绍等。
本文选取1750年至1850年间法国塞弗尔制瓷厂的茶具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王朝更迭的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针对茶具造型与装饰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各部分着重论述了在技术与材料发展的背景下,塞弗尔茶具造型与装饰(包括题材、手法)的主要特点和变化,并举例分析和比较了前者对于同一时期其他欧洲地区陶瓷茶具设计的影响.
茶于公元8到9世纪随着南北贸易的繁荣与发达传人了北方游牧地区,公元13世纪的民族大融合致使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及习俗.如今内蒙古牧区草原流传着"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由此可见,茶与茶文化在内蒙古地区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与融合,已经深入到牧民生活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