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工业区用地功能组织存在规划设计理论依据不足,深度不够,缺乏科学理念等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运用产业链理论通过研究产业价值链、供需链、企业链和空间链的方法把握工业区的内生机制,构筑工业区产业规划框架,在产业支撑的骨架下合理组织工业区用地功能。
【机 构】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工业区用地功能组织存在规划设计理论依据不足,深度不够,缺乏科学理念等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运用产业链理论通过研究产业价值链、供需链、企业链和空间链的方法把握工业区的内生机制,构筑工业区产业规划框架,在产业支撑的骨架下合理组织工业区用地功能。
其他文献
圈层结构理论由出现至今已有近200 年的历史。在圈层结构近200 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20 世纪50 年代起,都市圈作为圈层结构理论的主要实践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城镇化的迅速扩张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哈尔滨都市圈城镇化现实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哈尔滨都市圈城镇化水平到2020 年达到70%的数量目标和到2030 年左右都市圈基本实现区域现代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中国广大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对象。由于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性大,因此城镇化模式也不一样。西藏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广人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针对青藏高原特点,寻求了七大城镇化战略,包括中心战略、定居战略、示范战略、教育战略、侵入战略、土地入股战略和差异化造血机制项目带动战略,并通过八大政策性配套保障城镇化道路顺利实施。
本文从空间哲学的高度,对生态社会学方法的城市空间研究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思想演化和视角转换进行了综合梳理,通过比较生态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方法城市空间研究的差异,以及对生态社会学自身发展路径的分析,提出了生态社会学的三大学术贡献,即为社会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提供了基础的分析框架,为二战以后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确立了结构主义的基本范式,指引了一条新型人类生态价值观支撑下的城市社会空间实践路径。本文认为,20
城市规划如何引导城市空间在快速发展条件有序增长,使城市能够在快速发展中抓住各种发展机会,真正发挥规划对城市空间的积极引导作用,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文章从南通快速发展阶段的判断入手,分析南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和对用地需求增长的动力机制,认为长三角区域发展是南通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对用地的需求主要是产业空间;通过案例分析,借鉴苏州和深圳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从分析区域格局变化的角度入手,分析南通
本文探讨在科学发展观施政纲领下如何进行省域层面的主体功能区划。以辽宁省沿海地区作为案例,明晰主体功能区的概念,设计规划指标体系,提出规划初步方案。最后,针对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城市边缘区是在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出现在大城市周边的一个特殊区域,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和最富有变化的地区,也是我国城乡规划的薄弱地带。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探讨天津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天津建城600年以来中心城区边缘区的演变历程,采用“康维斯断裂点”分析法界
随着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导致能源消耗加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问题进一步加剧。如何解决城市人口问题,合理界定城市人口容量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在综述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人们在关注地域性、时间性、生活生产水平、自然资源以及社会制度等因素同时,更多地开始关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人口容量进行定义,在此引入了生态足迹的概念。从城市生态容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区域生态承载力与
四区划定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但四区的定义和管制要求存在很大争论。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相关术语、城市规划编制项目和城市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辨析现有对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经建设区的定义和管制要求,并认为现有四区定义的争论焦点在于对四区空间管制主导思想的差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内四区管理的实践,本文提
香港新市镇是20 世纪70 年代在经济繁荣、人口增长的大背景下,为缓解中心区过度集聚的压力而将人口、就业和资本向区域外围有机扩散的产物,在规划实施的前期,它在缓解城区用地与人口压力、提供工商业发展空间、完善城镇体系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对中心城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迈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形势,香港政府对其适时进行了集约用地及新发展区域新市镇并肩发展的政策调整。本文通过阐述香港新市镇的建设背景、发展历程及
新的城乡规划法出台后,城市规划的传统领域从城镇空间扩大到城乡空间。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城乡关系日益密切。但是,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缺少规划控制,空间资源的利用相对低效,迫切需要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统筹城乡发展。笔者认为,县(区)由于在空间尺度、行政管理方面的特点使其成为编制城乡规划的最佳地理单元。文章探索了县(区)域城乡规划编制方法,认为应当从城乡统筹的原则出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