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tagener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Syndrome,K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Kartagener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KS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46岁,以反复咳嗽、咳浓痰、咯血8年,加重4天入院.CT示双肺支扩伴感染,全内脏反位,鼻窦炎.结合相关文献,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及咯血等支气管扩张表现,仅少部分患者以鼻窦炎症状为主.
其他文献
目的 气道内金属支架可造成肉芽组织增生,支架断裂、移位以及痰栓等,一旦这些并发症损伤气道或造成气道堵塞时,需要移除支架,本文总结了我院移除气道内支架的操作,以了解其方法 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1月到2016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位移除气道内金属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10位年龄为17到76岁(平均41.3岁)的患者,其中男性4位,女性6位.所有患者都在中心手术室全身
目的 探讨重度COPD合并中心气道狭窄患者,气管插管结合气道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重度COPD合并中心型气道狭窄患者22例,采取经口气管插管结合可弯曲支气管镜路径,根据病变性质选择消融、置入支架或联合2种方法 治疗。结束治疗后保留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术后8h纤支镜探查气道并清理气道分泌物。待患者中心气道狭窄解除、基础病控制逐渐撤机拔管,对比介入治疗前后狭窄段气道改善情况及血气分析指标
目的 目前因气道狭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探讨HIF-1α及下游靶基因良性气管狭窄患者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方法 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 对良性气道狭窄病理组织进行鉴定。利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 进行细胞鉴定。利用免疫荧光检测HIF-1α及相关靶基因在成纤维细胞的表达。
目的 评价支气管镜技术在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PFD210例。对其病例资料、支气管镜检查、微生物及组织病理学结果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0例IPFD中确诊患者30例,临床诊断79例,拟诊101例;在确诊患者中隐球菌12例,毛霉菌5例,曲霉12例,1例见真菌团未确定具体类型。其中支气管镜检查109例,确诊病例占(22/1
目的 分析多中心来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的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K.pneumoniae)携带的blaCTX-M、blaSHV和blaTEM的基因背景和启动子序列.方法 采用PCR和测序方法得到blaCTX-M、blaSHV和blaTEM基因上游序列,在Genbank比对并确定启动子.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ICU重症肺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ICU病房12年3月至14年3月收治的56例重症肺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痊愈5例(17.86%),好转18例(64.28%),治疗总有效率82.14%;对照组痊愈1例(3.57%
目的 隐球菌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酵母菌方法 其既可以感染免疫功能缺陷者,亦可以感染免疫功能正常者结果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新生隐球菌是我国的主要致病菌。结论 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肺、皮肤、骨等均可受累。
目的 对100例病理确诊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经验.方法 取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呼吸科及胸外科明确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的100例患者,查阅病例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100例,57例男性,43女性.年龄51.32±11.02岁.2.99例患者均无明确的鸟粪等接触史,1例有鸟类接触史.67例伴有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多见;5例
目的 CAP发生和死亡呈逐年升高.影响CAP发生的危险因素很多,关于CAP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也有很多,其中降钙素原(PCT)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目前有关研究年龄、严重程度和PCT相互之间的关系的报道甚少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住院且入院时检测PCT的CAP患者,分为年龄<65岁和年龄≥65岁两组,并进行PSI、CURB-65评分.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会议
目的 肠球菌肺炎系肠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多为院内感染,寄生于口咽部的肠球菌若被误吸入呼吸道,特别是鼻饲营养及机械通气等治疗时,则可能引起肠球菌肺炎。了解本院呼吸ICU临床侵入性治疗相关的肠球菌氨基苷类AME基因的分布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止呼吸ICU病房内耐药株的流行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