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输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研究是油田企业供电连续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重要保障.采用ATP-EMTP仿真软件建立雷击线路杆塔顶端仿真模型,并考虑不同接地电阻、档距及安装避雷器方式对输配电线路耐雷水平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单避雷线线路的耐雷水平比无避雷线线路的耐雷水平高,随着接地电阻不断增大,效果越来越明显,有避雷线线路耐雷水平比无避雷线线路耐雷水平最高能提高39%.当杆塔水平档距小于100m时,杆塔耐
【机 构】
:
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071 青岛市气象防雷中心,山东 青岛266001
【出 处】
: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配电线路的雷电防护研究是油田企业供电连续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重要保障.采用ATP-EMTP仿真软件建立雷击线路杆塔顶端仿真模型,并考虑不同接地电阻、档距及安装避雷器方式对输配电线路耐雷水平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单避雷线线路的耐雷水平比无避雷线线路的耐雷水平高,随着接地电阻不断增大,效果越来越明显,有避雷线线路耐雷水平比无避雷线线路耐雷水平最高能提高39%.当杆塔水平档距小于100m时,杆塔耐雷水平随档距的增加而减小的幅度较快,当档距大于100m时,耐雷水平随档距的变化不大明显;有避雷线安装一组避雷器线路比无避雷线不安装避雷器线路的耐雷水平,当接地电阻为10欧时耐雷水平提高了81%.仿真数据表明避雷线能有效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尤其在架设避雷线线路安装避雷器时效果更明显,建议石化企业35kV输电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
其他文献
本文在电晕放电与化学氧化协同作用下,供电电压、水流量、吸收剂浓度和种类以及NO浓度、烟气流量对脱硝效率的影响,探讨协同脱硝的反应机理.将压气罐中NO气体释放,经流量计与气泵提供的空气混合均匀形成配气系统,输送至电晕放电反应器内进行反应,最后排放.水泵循环进水至反应器内壁形成水膜,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NaClO、氨水、Fe(Ⅱ)EDTA、H2O2进行液相吸收氧化.在协同反应器的进出口处取样,采用tes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被广泛研究用于生物灭菌、材料表面改性、污染物净化处理等,而DBD装置的电极结构影响等离子体生成特性及其应用效果.本文研究了不同高压电极构型(阵列针电极、网电极、板电极)对DBD装置的放电特性、臭氧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网孔大小影响网电极的电流脉冲幅值和频率、放电功率,网孔为0.2×0.2mm的网电极放电时的电流脉冲出现频率大、电流幅值高,而网孔为0.5×0.
为了提高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臭氧的利用效率和对甲基橙废水的降解效率,制备负载铁锰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炭,加入DBD反应器中,建立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处理废水体系.考察了负载型活性炭投加量、放电电压、废水pH和反应器通气量等因素对甲基橙去除的影响,探讨了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降解甲基橙废水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负载型活性炭后,相对于单独DBD臭氧处理可显著提高甲基橙的降解效率,以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以酸性橙Ⅱ(acidorange,AO7)作为目标污染物,建立多针-板电极形式的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相联合的循环脱色体系.考察PDP/AC协同体系中,AC的添加、AC粒径、电极间距、溶液pH、载气种类、载气量等关键参数对AO7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相同操作参
为评估不同静电放电情形对某爆炸桥丝火工品的影响,选取了一种较为典型的人体静电放电电路模型(500pF/100Ω),分别通过改变放电次数(5次-40次)、放电电压(5kV-50kV)对该爆炸桥丝火工品进行了静电放电试验,并对静电放电刺激后火工品始发药的损伤情况、桥丝电阻值以及作用时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放电次数的增加,始发药中的损伤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未对火工品的作用时间造成影响;静电放电电压
热控涂层表面镀ITO(Indium Tin-Oxide)膜是抑制航天器表面充放电的有效措施,但空间辐射环境总剂量效应可能会使镀ITO膜的防静电热控涂层电性能发生退化,且目前尚未有系统的相关研究.本工作研究了空间电子和质子辐照环境对ITO膜导电性能的影响,为表面充放电防护提供设计依据.选择两种典型防静电热控涂层(ITO/Kapton/Al、ITO/OSR/Ag)为研究对象,针对地球同步轨道低能带电粒
用ESD-30静电放电仪作为静电发生器,选取500pF电容100Ω的阻容套件,串联160Ω(由两个80Ω的耐高压电阻串联而成)的采样电阻和1.5mm放电间隙组成放电电路,可以测得7kV至10kV电压放电时的间隙电压、电流波形.从测到的间隙电压、电流波形可以看到,间隙电压、电流波形的峰值出现存在一个时间差,电压峰值在前电流峰值在后,相差约为25ns.
基于对2008-2014年广州野外雷电试验测量的39次人工触发闪电中的106次回击(RS)、70次连续电流(CC)、374次M分量、32次初始连续电流(ICC)以及528次叠加在初始连续电流上的脉冲(ICCP)的综合分析,并和国内外相关统计进行对比,给出了广州触发闪电各个放电过程的详细电流特征.(1)回击放电过程峰值均值为16.11kA,上升时间均值0.43μs,陡度均值29.74kA/μs,半峰
本文完善轮式通信指挥车的雷电防护系统,进一步保障车辆在雷暴环境中的行车安全.对典型轮式通信指挥车雷击风险和现有国军标对车辆雷电防护要求分析后,开展了车辆机动状态下防护技术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对空间电荷转移技术和流体接地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提出了轮式通信指挥车机动状态下的雷电防护方案.方案中采用的空间电荷转移型避雷针比普通避雷针具有更高的接闪电压,流体接地装置能够建立电荷泄放引导通道.提出的防护技术适
雷击浮盘时,在最短时间内泄放雷电流,避免雷电流在浮盘与罐体缝隙处产生火花放电.模拟10/350μS雷电流波形,雷击浮盘,研究中低频雷电流分流装置的最大通流量;研究在不同冲击电流下,在1500m,2000m,2500m处雷电流监控系统雷电流感应精度.雷电分流装置在10/350μS、冲击电流100kA条件下进行冲击试验,未见可见可闻的明显损坏,能够满足快速泄放雷电流的要求,雷电流监测系统,最大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