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ustainable Agroforestry Model for Eucalypts Grown as Pulp Wood Tree on Farm Lands in India-An ITC I
【机 构】
:
ITC Limited.India
【出 处】
:
2015年桉树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表日期】
:
2015年3期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国际检疫性食叶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 会带来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为明确在气候变暖情景下美国白蛾在全球适生区的变化,本文使用CLIMEX1.1 软件,结合软件自带的历史气候数据(1961-1990 年)和英国HadCM3 模型在四个排放场景下(A1FI、A2、B1 和B2)三个时间段(2011-2040,2041-2070 和2071-2100 年)预测
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系统为基础,构建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并对2004~2013 年天津市的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耦合度的时序来看,2004~2013 年,天津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在2010 年经济与环境系统还出现了良性共振;从耦合协调程度的时序变化特征来看,天津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在2013 年已经达到了较高水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人工用材树种。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周期性爆发是影响马尾松林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对松林养分循环的影响评价及其机制还少有报道。本研究选取高密度(~3500 tree ha-1)和低密度(~1750 tree ha-1)两种20 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监测了松毛虫爆发
作者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Q2-87 和1M1-96 两菌株施用于2012、2013 和2014 年栽植的湿地松苗,并于2014 年底测量松苗高和地径。结果表明:三年栽植的湿地松苗在施用菌剂后,苗高增长率均未得到显著提高;而地径增长率除2012 年栽植的湿地松苗未得到显著提高外,2013 和2014年栽植的湿地松苗得到了显著提高。简而言之,荧光假单胞菌Q2
槟榔蚜虫又名椰子坚蚜(Cerataphis Lataniae),之前一直危害椰子树的叶子与花。去年在海南槟榔树上严重爆发此害虫,对槟榔叶子、花于果都有危害,影响槟榔树的生长以及槟榔的收成,由于槟榔要供人食用所以对其施药要慎重,给种植槟榔的农户带来很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30%吡丙醚、溴虫腈SC、顺发宁、施定康、特福力、可汗五种药剂5 个浓度对槟榔蚜虫的田间药剂实验,调查结果表明特福力这种
会议
杨树木质部特异性启动子可使外源基因在杨树木质部中进行高效表达,本试验采用5′端系列缺失分析法,通过PCR 扩增出杨树木质部特异性启动子MDCesAP 中与其转录起始位点距离不同的5′端缺失的启动子片段MU2、MU4.从而将扩增片段替换植物特异性表达载体pBI121 中的 CaMV35S 启动子,使每个基因片段与载体中 GUS 报告基因相连以构建载体,得到重组质粒并转入农杆菌,命名为pAMU2-12
测算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对林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索洛余值法为基础,引入分布滞后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分析,利用环比增速全面阐释各年度间贡献率的变化情况.测算结果表明,在考虑了滞后期的情况下,中国1996-2013 年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8.59%.其中,1996-2007 年,中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16.73%,2008-2013 年显著提升,达到22.49%.最后,文章提出一些对策建
松切梢小蠹(Tomicus spp)是松科Pinaceae 树种的重要次期性害虫,在管理粗放的衰弱林地常常严重发生,造成松树大批死亡。樟子松是欧洲赤松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理变种,广泛应用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为我国三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松褐天牛卵金小蜂是新近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唯一报道的寄生松褐天牛卵的重要天敌。由于此卵寄生蜂寄主专化性强,可将害虫控制在造成危害之前,因此在松褐天牛的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截至目前国内外对天牛卵期寄生蜂研究的状况,多数集中在新种描述(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特性、行为学、生殖与遗传多样性、化学生态学等方面,其中行为学结合化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比较集中和系统。这些研究
白蜡吉丁肿腿蜂雌雄性均存在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个体,分别用2 种翅型的雌蜂以麻竖毛天牛幼虫为寄主进行人工繁殖,观察母代蜂的翅型对子代蜂翅型的影响.结果显示,有翅型母代蜂所产生的2104 头后代中,有翅雄蜂占7.03%,有翅雌蜂占30.28%,无翅雌蜂占62.69%;无翅型母代蜂所产生的2440 头后代中,有翅雄蜂占7.83%,有翅雌蜂占43.07%,无翅雌蜂占53.44%.研究结果表明,母代蜂翅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