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学目标的有效定位、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三个方面对《伤寒论》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
【机 构】
: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学目标的有效定位、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三个方面对《伤寒论》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损美性疾病为医学美容中重要的内容,本文探讨经方中汗法在治疗损美性疾病上的运用,通过对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中汗法的代表方剂作以剖析,与损美性疾病特点相结合,从中得出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以期能将经典之理法方药有效的指导临床损美性疾病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归属中医"休息痢"、"久痢"和"肠澼"等病的范畴.目前西医治疗UC的手段有限,疗效不理想,且存在一定副作用,病情易反复发作,属于难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有一定优势和特点,笔者多年来应用《伤寒论》经方治疗UC,临床疗效显著,从《伤寒论》下利辨治来探讨UC的辨证论治,以便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筛选并分析参苈加颗粒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内皮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空白组15只,其余用阿霉素造模,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参苈加颗粒和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4周后取大鼠左心室组织.结果:空白组心肌正常;模型组心肌纤维增粗、紊乱,间质增生,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心肌排列较整齐,间质无明显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通篇都体现着"中和"的文化精神,从他的处世立德到养慎保健,从论病察机到论治立法,无不反映出张仲景继承和重视传统文化,弘扬"中和"精神的基本思想,本文试就《伤寒论》用药配伍中所体现的"中和"思想略陈管见,以与同道交流.方剂"中和"配伍的根源与依据在《伤寒论》的113方中,药味具有明显相反相制配伍关系的就有63方,占56%.这种配伍用药的独到之处在于不仅使药物各施所长,处方功用扩
本文重点对六淫犯表所伤不同、温病伏邪和伤寒直中的病理本质、外感热病中阳气拂郁和毒邪在外感病因学说中的意义等伤寒、温病共同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目的:研究经方对癌痛的镇痛及抑瘤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治疗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对照组灌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2mg/kg),灌胃给药后,测定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小鼠腹腔冲洗液PGE2含量、对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影响.结果:经方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持续时间和镇痛效果与曲马多相当.
《金匮要略》论治胃肠疾病内容丰富,其辨证论治具有鲜明的规律和特点.①首辨虚实,虚实异治.②胃肠积滞,以通为用.导致胃肠积滞的原因有饮食积滞,热邪内结,气机郁滞,寒邪阻滞,瘀热壅滞等.③胃肠郁热,清泻为主.④胃肠虚寒,温建中焦.⑤寒热并调,虚实并治.⑥升降并用,调和胃肠.全书对胃肠疾病的证治突出"调和"二字.
中医的证具有时空特征,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明显体现了肺、脾、肾阶段性的变化特点,如能在科研实验中,开展以经方为主的动态观察及对中医证本质时空特征研究的新探索,对于深化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本质认识,提高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文以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伤寒学科硕士生培养为例,阐述该院凭借国医堂平台,实施师从名老中医群体"集体带,带群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医疗、科研三位一体的硕士生培养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中医硕士生的辨证施治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人才做出创新性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
《伤寒论》载方113首,在历代医家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而流芳至今,笔者行医30余载,对伤寒方煎服宜忌的临床应用可谓体会深刻。本文主要讲述桂枝汤、小柴胡汤、十枣汤、半夏苦酒汤、麻黄、附子等经典方药煎服宜忌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