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实验以ICU病房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临床给药后血样动态采集模型,通过危重症感染患者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的监测、对其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达稳态后,采集各时相的静脉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以药物统计软件DAS2.1.1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选择一室模型拟合,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以药-时曲线大于MIC作用时间占给药间隔的百分
【机 构】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出 处】
:
福建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ICU病房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临床给药后血样动态采集模型,通过危重症感染患者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的监测、对其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达稳态后,采集各时相的静脉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以药物统计软件DAS2.1.1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选择一室模型拟合,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以药-时曲线大于MIC作用时间占给药间隔的百分比(%T>MIC),对利奈唑胺在血液中的杀菌效果进行药效学评价;根据不同致病菌利奈唑胺对其MIC(0.5,1,2,4?g/ml)的不同,可通过比较谷浓度与MIC的关系与峰浓度与5MIC的关系,评价血浓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利奈唑胺给予q12h,600mg恒速输注1.5h后,稳态时血浆中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特征,AUC(0-∞)为101.71mg/L*h,t1/2为5.16h,Tmax为1.58h,Cmax为16.41mg/L,6例使用利奈唑胺的ICU病房患者血浆中%T>MIC分别为:81%、91%、92%、95%、100%、71%;18例患者的Cmax范围为7.79—24.72?g/ml,Cmin范围为0.24—7.96?g/ml结论由于病原菌根除及临床治愈与T%>MIC有关,以及危重症感染患者利奈唑胺的体内过程存在个体差异,有必要通过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确保利奈唑胺使用后在有效的治疗浓度范围内,以提高疗效、减小毒性,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建立氯吡格雷的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模型.通过前瞻性收集59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分别以氯吡格雷活性硫醇代谢产物和血小板VASP磷酸化水平作为其药动学和药效学指标,同时考察人口学指标、实验室指标、合并用药、临床合并症和相关代谢酶的遗传变异等因素,运用NONMEM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药动学模型选择一般线性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拟合数据,药效学模型选择间接效应模型-Turno
目的:分析一种新的甲氨蝶呤(MTX)方案治疗异位妊娠(EP)疗效的影响因素和建立预测其成功的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临界值.方法:收集31例E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MTX1mg kg-1,分3次间隔48h肌注给药治疗.分析血清hCG等因素对MTX治疗EP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24例(77.4%)EP患者治愈.MTX治疗EP成功组治疗前hCG低于治疗失败组(P=0.022);血清hCG水
目的:分析硝咪唑类药物能否用于脓胸患者胸腔灌洗.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药品说明书,从抗菌药物外用使用指征、硝咪唑类药物胸腔灌洗优点、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分析,考虑硝咪唑类药物可以用于脓胸患者胸腔灌洗.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到临床工作中,有利于做出用药分析,协助医生解决用药问题.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成人患者静脉滴注大剂量白消安预处理后的药动学特征及与患者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34例allo-HSCT成人患者静脉滴注白消安1.6mg·kg-1,q12h,连续8剂.在首剂和第5、7剂给药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消安浓度,采用WinNoLin软件以非房室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首剂和第7
目的:根据西罗莫司(SIR)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建立中国肾移植患者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收集60例肾移植患者的常规监测的SIR稳态谷浓度(C0)及病理生理数据.检测患者CYP3A5*3基因型,采用NONMEM软件建立中国肾移植患者服用SIR后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并定量研究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CYP3A5*3基因型等因素对于PPK参数的影响.结果:共回顾性收集患者移植后不同阶段的SI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药学服务实践,阐明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决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开展药学查房并及时提出药物治疗方案调整意见,同时与患儿家长沟通做好用药教育.结果:在临床药师参与下,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合理、有效治疗.结论:临床药师与医师密切配合并及时做好患者用药教育的工作模式科学合理,可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急性药物肝损伤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甚至是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一例肺脓肿患者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导致急性肝损伤.临床药师在治疗初期制定患者肝功能监护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保肝治疗方案.临床药师在与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药学技能专长,积极发挥尽早干预预防和确保有效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
甲巯咪唑是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特别是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伴有急性肝炎乏相对罕见,现将1例因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引起严重粒细胞缺乏及急性肝损害的病例报道如下:1例老年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片治疗1个月后查白细胞2.83*109/L,中性粒细胞0.8*109/L,肝功能ALT296U/L,AST453U/
目的:使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甲氨蝶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结合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可能引起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用药建议.结果与结论 患者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酶等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导致甲氨蝶呤的排泄延迟,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警惕,减少排泄延迟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随着血栓栓塞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的上升,抗凝药物在儿童疾病中被广泛应用.抗凝药物在儿童中主要被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先天性高凝状态、蛋白C或蛋白S缺乏的纯合子、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川崎病、心脏瓣膜修复术后、持续血液透析、溶血尿毒综合征等.目前,抗凝药物按照用法主要分为静脉用及口服两种,静脉用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主要为香豆素提取物,如华法林、醋硝香豆醇、苯丙香